发展氢能前途漫漫,走向产业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果。什么时候能实现收入,谁都不敢打包票,但总归要改变和尝试。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抱团取暖、联合发展成为现阶段氢能企业们的共识。根据高工氢电的统计,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头部企业们展开了广泛的联合与协作。这些合作涉及到上游氢气的制储运、中游燃料电池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和下游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等不同环节。
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国氢能产业来说,走联合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有利于打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构建燃料电池汽车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参与的企业共担风险,可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高工氢电盘点了今年前三季度发生的9个具有代表性的氢电企业战略合作案例(排名不分先后),详情如下:
01
重塑科技拓展国际“朋友圈”
燃料电池领军企业重塑科技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企业”。短短一个月内,其先后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国际企业展开合作,频占各大媒体平台头条。
9月初,重塑科技与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在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材料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关车用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创新。
9月15日,重塑科技与全德国莱茵TÜV在FCVC期间正式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议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就燃料电池产品全球认证、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源共享及联合推动试验室平台化服务等多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9月16日,重塑科技与大陆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在燃料电池流体系统、振动控制及相关创新工艺的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更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而努力。
9月28日,重塑科技与盖瑞特在2020北京车展期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压机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燃料电池中重型商用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整体上,重塑科技的合作范畴涉及车用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创新、燃料电池产品全球认证、试验室平台化服务、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等创新工艺开发等,合作对象囊括多家跨国巨企。
02
宝武清能“英雄帖”汇聚氢能伙伴
宝武清能以“广撒英雄帖,汇聚朋友圈”的形式在氢能产业布局方面大展身手。
宝武清能在成立伊始就自带央企光环,结交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中石油上海分公司、上海申龙客车、林德气体公司等氢能生态圈“高手”为“盟友”。自今年7月以来,其氢电朋友圈不断扩大。
7月29日,宝武氢能与重塑科技签署了《氢产业合作及吴淞氢产业园意向协议》,重塑科技入驻宝武吴淞氢能产业园。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中集安瑞科、上海杰宁、江铃重汽相继与宝武清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驻宝武吴淞氢能产业园。
根据规划,上述合作企业将与宝武清能共筑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打造氢能产业“一园两廊”的发展模式。
03
8家单位联合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2月下旬,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国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等8家单位共同签署了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将集中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难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在联合攻关的同时,将引导氢能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趋于集中,功能上趋向集聚,定位上互补发展,集中突破产业薄弱环节,打造涵盖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和整车生产全链条产业。
04
丰田在华组建燃料电池联合研发公司
6月5日,丰田汽车、亿华通、北汽、一汽、东风及广汽等六家企业在北京亦庄签署合营合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推进中国普及燃料电池汽车。
新公司以丰田为主导,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开展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工作,总投资50.1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25亿元),各家企业出资比例为:丰田65%,一汽5%,东风5%,北汽5%,广汽5%,亿华通15%。
按照规划,新公司将通过协商共同规划产品,全流程开发燃料电池商用车“FC电堆等的组件技术”、“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发工作。
05
鸿基创能助力氢璞联合攻关
9月27日,氢璞创能“高压高功率密度氢燃料电池研发项目”成功中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资金项目——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位遴选”,获得省工信厅2000万元专项资金。
氢璞创能中标项目是在其第二代金属板电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功率至200kW、功率密度突破5.1kW/L,最高效率达到60%、冷启动温度-30℃、寿命20000h的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目标到2022年成功实现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应用。
高工氢电了解到,本次与氢璞创能联合组队的是一家国内MEA头部企业——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高性能MEA及MEA与双极板封装一体化技术也是江苏省项目资金支持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
06
北汽福田/中石油/亿华通共建加氢站
4月下旬,北汽福田、中石油北京分公司、亿华通达成合作意向,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北京市加氢站建设及运营。
按照协议,规划加氢站选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建成后将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要氢源,加注能力覆盖35MPa及70MPa,服务于北汽福田测试用氢与氢燃料电池汽车批量商业化运营。
业内分析认为,三方合作的加氢站建成后,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市与日俱增的加氢压力。而该加氢站建设,意味着北京市氢能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与此同时,通过多方合作推动氢能供应,从而加速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价值链与市场化进程。
07
中石油与申能强强联合 共谋氢能发展
中石油与申能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在氢能领域展开全面布局。
8月下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合资公司——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新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从事氢能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石油制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等。
08
中集安瑞科联手Hexagon入局IV型储氢瓶
5月12日,中集安瑞科宣布,其与挪威Hexagon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在线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同拓展中国氢能储运装备市场。
中集安瑞科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2006年开展氢能业务,产品涉及范围包括氢气管束运输车、加氢站储氢瓶组、加氢车、液氢储罐、隔膜压缩机、加氢机等。
Hexagon则是IV型储氢瓶领域的“鼻祖”,在材料、工艺及装备上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目前,该公司的70MPaIV型瓶已经成熟应用在各种车型上。
中集安瑞科拟通过与Hexagon的合作,涉足IV型瓶并将其引入中国市场。
09
鲍斯股份牵手物拉邦
1月8日,鲍斯股份(300441)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物拉邦物流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就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推广展开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物拉邦负责氢燃料汽车合作车型市场推广,鲍斯股份负责提供氢燃料汽车部分核心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氢燃料电池压缩机、氢循环泵、汽车刹车用螺杆压缩机等氢燃料部分核心产品);物拉邦计划在协议有效期内推广搭载鲍斯股份研发生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部分核心零部件合作车型1500台;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协议期满双方如需继续合作,双方再另行商议签订新的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