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光伏低迷期:太阳能概念股借巴菲特效应股成焦点

作者: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1-12-20 浏览:
     中国出嫩网讯:受股神巴菲特在一月之内两度出手投资太阳能发电领域影响,太阳能概念股昨日成为市场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在替代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太阳能发电被市场看好,但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国对华“双反”初步裁定,还是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的现状,都为未来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
 
    资金借机炒作
 
    在“股神”巴菲特频繁涉足太阳能领域的“指点”下,中国股民在弱市中也开始寻觅太阳能概念股的机会。虽然昨日A股市场继续下跌,但太阳能概念股却逆势走强,整体涨幅超过2.06%。其中,江苏宏宝、超日太阳、爱康科技、恒星科技强势涨停,东方日升、拓日新能涨幅超过8%。
 
    面对太阳能概念股的大幅上扬,上海一位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却有些不以为然,“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现状并不理想,太阳能概念股此前也是遭遇了大幅下跌,昨日板块的反弹更多的是资金借着‘巴菲特概念’的炒作,但巴菲特效应难以给予行业实质性的利好。”
 
    上周五,美国电力企业NRGEnergy(NRG)发表声明表示,巴菲特麾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已经同意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旗下AguaCaliente太阳能项目的49%股份,这是巴菲特本月在太阳能领域进行的第二项投资活动。
 
    据悉,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是美国主要风力发电厂商,也持有中国新能源企业比亚迪(002594)公司的股份。根据上述声明,这个发电能力为290兆瓦的发电厂是由第一太阳能公司建设在亚利桑那州,该项目预计将在2014年之前完成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而就在12月7日,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刚刚宣布与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后者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装机容量预计高达550兆瓦。
 
    行业现状不佳
 
    业内专家指出,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核心是多晶硅制造,只有获得多晶硅领域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光伏产业链中获取比较优势。目前,中国多晶硅产业理性化整合已经开始,但由于国内光伏产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消化,因此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令行业基本面不容乐观。
 
    12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做出初裁,认定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价格低于其合理价值,并得到中国政府补贴,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损害。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展开“双反”调查。
 
    国联证券机械制造行业分析师赵心指出:“如果双反调查成立,美国将有可能做到自给自足,类似日本的封闭市场,对我国光伏企业将有较大影响。”市场人士担心,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会导致光伏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但国内产能增量远超需求增量,因而造成产能过剩。
 
    数据显示,10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环比下降7.1%,价格环比下降4.4%,其中对欧洲出口量环比下降5.4%,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及毛利率水平有较大压力。
 
    高华证券在最新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尽管中国多晶硅产能理性化整合已经开始,但中游产能的持续过剩可能导致下行周期延长。
 
    看好并网设备
 
    考虑到光伏行业基本面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人士建议投资者还是以谨慎为主。
 
    方正证券(601901)分析师张远德表示,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预期下调光伏产业补贴、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未来光伏发展重心将逐渐向亚太倾斜,但短期市场及需求无法完全切换,多晶硅价格短期接近底部,投资者当前也只能期待国内市场继续超预期扩容。
 
    在光伏行业中,张远德表示,相对看好国内市场启动带来的光伏并网设备需求,特别是中小型的屋顶光伏系统今后有望在国内得到大范围推广,短期利好光伏逆变器龙头及新增弹性的相关设备公司。
 
    高华证券则表示,由于直接涉足本土下游市场,中国逆变器生产商是有望受益于中国光伏安装市场长期增长的少数子行业之一。高华证券认为,逆变器市场的同质化程度低于组件市场,此外,与终端用户的直接联系和增值售后服务是成功的全球性逆变器生产商的主要优势,而这些优势需要广泛的资源支持和新渗透市场上持续的初期战略性投资。因此,中国企业应能够在本土市场上有出色表现。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低迷 太阳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