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9月24—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鹏瑞莱佛士酒店召开。此次大会主题是“共建储能生态链,开启应用新时代”。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621人参加了本届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
在25日下午的“新型储能技术及应用 ”专场,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运营中心、北大科技园智慧能源创新中心联合负责人顾春光分享了主题报告《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创新模式、路径和规划》。会务组对发言人的演讲速记做了梳理,方便大家会后交流、学习,以下是速记全文:
顾春光:我的分享分为四部分:
第一,我们是创新联合体。
第二,我们的产品和技术。
第三,应用场景的探索。
第四,未来的规划设想。
这是我们的背景。2016年,华银科技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同成立“先进储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通过自主创新,重点进行找万级高效液流储能电池材料、电池结构设计。
2019年华银科技和北大科技园共同签署《陕西省储能创新中心》协议。依托这个创新中心发展。陕西储能创新中心对内承担华银科技的功能。张华民老师一直参与我们的工作,上半年在省委组织部申报中,我们获得最高等级的荣誉。
资源优势。刘老师刚刚谈到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钒的资源国。陕西省钒矿资源排名第二,把中国储能之都和钒应用产业之都列入规划。整合全球最大钒矿资源应该是全球首位,钒矿对我们的作用是提供资源储备,为我们产业化提供比较好的保障,同时通过钒矿的价格进行推广。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一部分的专利布局。我们通过量产,当时投资7亿开展液流电池研发和生产线,通过量产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
综合来讲,我们的模式是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技术产业化服务商三方合作,打造新型研发机构。从储能研发制造板块、钒电解液板块、资源板块、贸易销售、孵化等基本打通。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锌溴和全钒液流电池。这是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参数,主要是10千瓦和35千瓦的规格。前面介绍液流电池尤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相对于传统的电池,其结构比较简单,在我们打通全产业链的背景下,投资回报期基本可控。
我们基于液流储能系统为客户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在应用场景上进行了探索。
第一个场景是华银科技本身的工厂,是高耗能的。我们建立了“风光储配充”多能互补智能微网示范项目。我们用了液流混合储能、智能环形微网、光伏追踪系统等技术,欢迎各位领导考察指导。
第二个场景是我们和陕西省某国企合资的项目,因为限电不能上网,每年损失2000多万,所以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液流电池解决方案,上半年签约。
第三个场景是给政府提供示范项目。主要是在政府大楼里做储能系统,提供移峰填谷、应急功能等。
第四个场景是针对新农村的项目,打造智慧民俗。陕西是扶贫重地,商业模式是通过扶贫使显得。
第五个场景是我们华银厂区做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华银科技是地方的龙头企业,列入地方的规划,这个项目将在全市充电桩规划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能整个打包进去。
下一步设想和规划。希望和市场合作,共同开拓西北市场,西北是弃风、弃光特别严重的地方。我们希望跟有实力企业一起合作。
平台共建: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2016年工信部四部委发布了《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南》,经过几年发展在全国形成13家创新中心,我们为什么提这件事?因为我们正在做的事情,2018年通过省级创新中心,下半年实现验收,验收下一步是申办国家级。要求是和靠前的企业合作。希望和大家一起关注供应链的建设,在陕西完成一流储能的建设,希望进一步扩大范围。这是我们未来的规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