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南网能研院令文君:南方五省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0-10-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24—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鹏瑞莱佛士酒店召开。此次大会主题是“共建储能生态链,开启应用新时代”。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621人参加了本届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

在26日上午的“综合能源与车电互联 ”专场,来自南方电网能源研究院的令文君分享了主题报告《南方五省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会务组对发言人的演讲速记做了梳理,方便大家会后交流、学习,以下是速记全文:

令文君: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今天汇报的内容是南方五省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是来自于南网能源院的令文君,南网能源院是南方电网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主要开展能源战略、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咨询工作。我们编制了两年的南方五省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报告,本次汇报主要是针对2019年的市场情况。

就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背景,从习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以及十九大的文件精神,综合能源服务肩负着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重任,当前也是各能源企业战略竞争和合作新的焦点。

电改9号文及其配套文件真正开启了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电动汽车、储能等业态取得商业化应用。目前,南方五省区供电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于节能减排、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需求较高。

本次汇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国内外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现状,世界各国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能源发展战略,比如美国、欧洲、日本。

2007年12月美国颁布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明确要求社会主要供用能环节必须开展综合能源规划。奥巴马时期将智能电网列入美国国家战略,特朗普上任后,能源战略相对保守,但美国依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研究。19年美国启动了“利用高性能计算促进能源创新”等计划,进一步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长期目标。

欧洲:欧洲最早提出综合能源系统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地区,主要立足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特色。英国大力支持社区层面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研发和应用。德国更侧重于建设以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能源系统。2019年以“绿色经济”转型推动电汽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日本:日本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最早开展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的亚洲国家,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促使日本加速出台了一系列能源转型项目的计划,例如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大规模氢能制造与智慧社区等。目前日本高度重视能源领域信息化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总体规模和潜力持续扩大。单就我们国家的能效提升带来的市场空间,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万亿级别。从“两网”到五大发电集团,各个市场主体频繁发力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更加聚焦到细分领域,市场细分程度和产业集中程度进一步提升。

我国综合能源服务整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综合能源项目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发展初期业务规模有限,项目总体经济性较差。

目前经济下行,园区内企业的平均寿命短,多能互补类项目小且新,投资风险高、融资难。

自建配电网核算的配售电价格标准与过网核算配售电价格标准不同,当前园区负荷跟不上,增量配电项目落地难。

可再生能源接入问题、多种能源的调度问题,技术上有待更大突破。

国家层面对示范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补贴政策,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综合来看,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加速发展为企业创造巨大空间, 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业务场景推动技术落地应用,“互联网+能源”助力商业模式、服务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的融合发展。

第二部分是选取了电动汽车、储能两种典型综合能源服务业态做市场分析

19年补贴新政出台后,对19年电动汽车的市场销量产生不小影响,今年7、8月份电动汽车销量断崖式下跌。

从商业模式方面来看,在互联网+的时代,汽车也将逐步互联网化,比亚迪汽车已完成了从云服务、车载管理到车载触屏系统,逐步将电动汽车向智能空间升级。19年国网电动、未来等参与了上海市组织的需求侧响应,使得需求响应成为现实。特来电、星星充电、国网电动、南网电动等目前是国内的充电桩头部运营商,运营商通过大数据有效整合车、桩等物理设施信息,同时也能催生相关服务业务。

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三电”技术已较为成熟。充电桩方面,技术标准也在逐步加强,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和能源补给速度提升,减少用户里程焦虑。

从电动汽车销量的角度来看,南方五省区电动汽车销量较为活跃,2019年达到19.4万辆,受补贴退坡及市场需求变化影响,较之2018年销量有所下滑。

从充电桩保有量的角度来看,2019年南方五省区新增充电桩(公共桩、专用桩)69455台,其中公共桩为59033台。南方五省区充电桩高度集中于广东,市场总体以公共充电桩为主,但专用充电桩增长速度较快,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

总体上来讲,广东电动汽车市场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是全国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市场,这一方面源于广东电动汽车的购置补贴、税费减免、路权开放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广东本身整车产业的发达与规模庞大。其余省份电动汽车销量目前还不是很大,还有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从发展趋势来看,车桩交互将进一步提升,以我们南方电网公司为例,19年底南方电网公司完成对网内7个电动汽车充电平台的整合,实现了“顺易充”一个APP走遍南方五省区。到今年上半年,“顺易充”平台注册用户49.5万人,互联互通充电桩13万个。

综合以上来看,电动汽车方面的产业政策正逐步从补贴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短期内行业将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优胜劣汰,促进市场良性发展。随着三电技术从与国外厂商跟跑到并跑的发展,技术的成熟有效缓解里程焦虑,并带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南方地区广东公路交通、网约车电气化及私乘换购的需求仍将催生新的市场空间,海南收益于0碳产业规划的政策,后期也就逐步释放市场增量空间。

产业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继续要求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10%,用户侧储能项目峰谷套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另外,《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规定电储能设施的成本费用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网投资冲动。

电源侧方面,“火电机组+储能”的联合调频改造项目发展势头较好,广东地区有8家火电厂投入储能辅助调频规划,项目总规模达156兆瓦。电网侧,广东电网首个配网储能示范项目并网运行,可以在负荷高峰期持续4个小时提升20%以上的供电能力,有效解决短时负荷高峰造成的台区跳闸等问题。用户侧储能的典型项目如东莞莞能绿色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主导的东莞市万裕三信2MW/5MWh分布式储能项目,总储能容量高达5MWh,是目前广东电网最大容量的用户侧商用分布式储能系统。

技术应用:近年来,铅酸电池、磷酸铁锂、三元锂技术性能有所差异,其中铅蓄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多数以度电成本更低的铅炭电池为主。今年来,受磷酸铁锂成本下降及综合性能提升的影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个环节。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三元锂电池也将逐步进入梯次利用市场。

南方五省区储能服务市场地域差异较大,储能项目绝大部分分布在广东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南方五省区中广东、贵州、云南三省均有一定规模电化学储能项目分布,其中广东省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最大。

从项目数量来看,已投运的发电厂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总计达到141MW,电网调频储能服务达到61.7MW,共计占南方五省区总量的近八成。

截至2019年底,南方五省区电化学储能技术提供商超过二十家,科陆电子、智光电气和北京智中,市场前三企业装机规模占总装机规模的比例约40%,前十企业装机规模占总装机规模的比例约80%。

综合来看,储能政策长期利好的趋向依然存在,各相关方都在积极探索,寻找突破,现货市场建设有望为用户侧储能提供发展空间。“ “光充储”模式可实现电能的最优化综合应用,前景较为可观。

铅酸电池、锂电子电池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成本的现将能够为储能项目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目前储能商业模式主要以峰谷电价差套利为主,但随着包括现货市场交易等政策的不断完善,有望在辅助服务市场取得突破。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或在海岛、光储充等项目上应用储能,作为配套支持微电网建设,减少输配电线路投资等,也是一条可探索的路径

广东省允许储能装置和储能电站作为第三方参与调频服务,给予参与调度的电化学储能500元/(MW·h)的补贴,对产业形成一定刺激。其余四省区仍处于示范探索阶段。

从宏观的层面来讲,在我国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对于综合能源服务的巨大市场前景基本形成了共识。

智能电网、新能源、终端用能电气化等能源电力技术,与“大云智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合,能够有效实现供给与需求、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一个市场和产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需要构建连接政策制定与市场需求、清洁能源供应与高效利用的产业生态圈,是目前综合能源服务业界努力的方向。

从具体实践来讲,综合能源服务大部分业态尚处于发育期,仍然需要发挥好政策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同时,无线充电、云大物移智等技术要在产业发展规划中统一部署,适应未来多元化市场需求。最好,能源互联网化将不断催生出新的需求,带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需要跨界融合、资源整合。

分享到:

关键字:综合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