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0月15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指出,我国发展氢能源要遵循“灰氢不可取、蓝氢可利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的原则,发展氢能源当前要做好五件事。
一是要有合理务实的规划设计和标准,明确方向,防止盲目性。氢能已成为国际能源界的热门话题,麦肯锡发布“美国氢能源经济路线图”,指出2030年美国氢气需求量为1700万吨;法国公布“国家能源计划”,将在2030年实现年产清洁氢气60万吨。我国的一些省市、机构和企业积极发展氢能源,热情高涨,近年来纷纷提出了发展愿景,但总体来看,对氢源的关注研究不够。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此外还有储存、运输、加注、燃料电池使用等,但目前业界对“氢气从哪里来”的研究关注不够,难以形成整体概念。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组织调研,根据氢气不同的来源、应用场景、市场需求,从能源总体规划视角提出氢能发展的阶段性布局、工艺路线方面的指导意见,制定相应标准规范。
二是抓紧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这是灰氢变成蓝氢、由不可取变成可取的关键。在这个难题没有解决之前,不建议新建化石能源制氢项目。日本川崎重工与澳大利亚能源公司合作,利用褐煤制氢,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注入深海海底。中国石化、神华、中国石油都进行了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试点示范,应尽快将其产业化。
三是开展工业含氢尾气中氢的回收、提纯和利用。有数据显示,全国有600万吨废氢,通过一系列工艺提纯,氢气纯度可达99.99%。废氢回收是当前比较现实的途径,但应做好经济技术评价。
四是将发展氢能置于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大目标之中,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决不能为生产氢气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灰氢必须转化为蓝氢,方向必须是无碳绿氢。为实现碳中和,减碳减排和增加森林碳汇是两个重要方向。
五是黄河流域发展煤化工、煤制氢要注重节约用水。黄河年平均径流量为535亿立方米,是长江的1/18,年均用水量超过300亿立方米,消耗率70%,其中工业用水占28%~30%。有人估算,黄河流域总缺水每年100多亿立方米。
黄河流域多数省出产煤炭,近些年煤化工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耗水严重等突出问题。煤化工是耗水大户,去年我国平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42吨,这个水平是发达国家的1.5~2倍,煤化工的耗水量大概是平均数的1.7倍。因此,我们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已经投产的煤化工要严格节水,通过技术改造,大幅降低水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