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两网首次成立合资运营公司,闽粤联网工程加速

作者:黄璐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0-10-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闽粤联网工程项目取得里程碑式进展。闽粤联网电力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进入运作阶段,注册资本4.8亿,由国家电网下属的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南方电网下属的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注册地为福建省漳州市。

闽粤联网工程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共同投资,建成后将成为两家电网公司互补余缺、互为备用和紧急事故支援的通道。

2004年建成投产、输电能力为300万千瓦的三峡至广东±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三广直流)是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首条联通通道。而一位参与闽粤联网工程的电网工作人员说,他们一直把即将开工的闽粤联网工程当成第一个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直接联系的通道来看待,因为从技术和管理上来说,该工程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合资运营公司落地

闽粤联网电力运营有限公司是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按55%和45%比例合资组建,公司将开展闽粤联网工程换流站的建设、运维管理等相关工作。

据悉,该公司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成立的合资运营公司。目前广东省和福建省内的项目核准手续已经全部完成,并于10月10日交由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工程核准评估,待国家能源局核准通过后便可开工建设。

2020年伊始,闽粤联网工程便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广东省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在1月17日对500千伏闽粤联网工程(广东段)办理选址意见书进行批前公示;5月,广东省发改委出具支持闽粤联网工程建设意见的复函;6月,闽粤联网工程(福建段)正式取得《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至此,闽粤联网工程已获得广东省和福建省内的所有支持性文件,可上报国家能源局核准。

闽粤联网工程是国家明确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输变电工程,是纳入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重点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

作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之间的第二条互联通道,闽粤联网工程目前定位为加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之间的电气联系,互补余缺、互为备用和紧急事故支援,工程拟采用直流联网方式建设,规划在福建境内新建1座换流站,分别接入福建漳州东林和广东梅州嘉应500千伏变电站,闽粤联网工程投资额为32-33亿元左右。

由于闽粤联网工程跨省又跨网,主要功能是余缺备用,缺乏可供参考的投资回报模式。相关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双方正在研究探讨合资公司的经营模式。

区别于其他大多数跨省区输电工程,闽粤联网的主要功能是余缺备用和紧急事故支援,因此其输送的电量无法与以往绝大多数跨省区输电线路相比较,其投资回收也很难单纯按照电量模式,而更有可能采用“容量+电量”方式,或是其他更为复杂的模式。“如果将闽粤联网和其他直流输电工程相比,前者输电量相对较小,但具有季节性互补余缺的特性。”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比如广东在7、8月份用电相对紧张,而福建的负荷高峰期可能在6、7月份,存在一定时间差,闽粤联网也就可能获得月度甚至周度的调剂效益。”

缘起西电东送

福建和广东电网互联的设想始于西电东送战略,也是解决“广东供电问题”的备用方案。

199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广东电力需求大幅增加,在广东新建火电厂还是依靠西电东送来解决供电缺口,成为当时讨论的焦点。随后,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强调2005年前一定要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

在平衡各方利益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提出可以将三峡原准备全部送华东地区的电力转送300万千瓦到广东省,建设一条从三峡到广东省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即目前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第一条互联通道——三广直流输电工程。当时被提出来同时讨论的还有其他方案,包括将川渝电网与云贵联结起来,以及将福建电网和广东电网相联等方案。

20年过去了,当初“解决广东用电”的备选方案即将正式启动,但此时的目的已与当初有所不同,闽粤联网承担着电量输送以外更多未知的功能,包括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等。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闽粤联网能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一是季节性互补余缺;二是一定的错峰效益;三是跨流域补偿效益,提高水能利用率;四是调峰效益;五是紧急事故支援效益;六是具有一定的容量效益。

广东和福建两省毗邻,同是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地,联网工程是保障两省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区供电安全的有效措施,对于紧急事故支援和降低运行风险亦能起到必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武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闽粤联网工程线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上,两地电网互为备用后,将会减小故障对省级电网的影响。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