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0月28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在第8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在氢能产业布局方面,国家电投集团的目标是发挥国家大型能源央企的战略优势,组建产业联盟,打通卡脖子的关键材料和加工技术,实现燃料电池的全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化。
具体而言,将实现三大目标。第一,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从催化剂到质子膜,从膜电极到双极板,从燃料电池电堆封装到动力系统的氢燃料电池、制储氢等全产业链研发和生产的自主核心技术。第二是具有一定产业规模。通过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一体化,引领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2025年达到3万堆/年的生产能力,2030年达到10万堆/年的生产能力。第三具有行业领军人才。到2020年底,拥有行业领军人才10名以上,到2025年达到20名以上。
柴茂荣表示:“经测算,我国理论上在2035年可完全摆脱对进口油气的依赖。能源安全提升的策略,一是能源结构的转型,提高终端用电比例;二是提高存量和增量能源效率,提高能源使用的集约化水平。”
在此背景下,围绕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电能替代,要大力发展氢能、储能,未来能源将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氢体系。
柴茂荣认为,我国目前的燃料电池汽车以大巴车、公交车为主,燃料电池以石墨双极板为主,功率、体积比功率密度均较低,氢气的续航里程比例有限,一半以上的车型都不能满足燃料电池补贴新政策。
对此,柴茂荣建议:一是要有国家层面组织的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的完全国产化;二是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日本燃料电池技术,而不是将国外的技术引进来搞几辆增程式大巴车,各地一哄而上寻求国家补贴;三是燃料电池的核心是材料技术,产业链长,需要战略规划,需要分工协作;四是锂电产业和燃料电池产业既有竞争又有互补性,能源的多样化性质决定了两者不是替代关系;最后,市场是关键,成本是核心,安全是根本。归根结底,要沉得下心来扎扎实实搞科研,搞产品的开发。
(胡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