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我国风电发展或将进入“倍速”阶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日前举行的“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400余家风能企业代表联合发布《风能北京宣言》。

根据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这份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间,须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到2060年,风电装机至少达到30亿千瓦。相比“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的年装机水平,若宣言提出的目标实现,意味着我国风电发展将进入“倍速”阶段。业界提出的这一目标底气何来?风电产业链准备好了吗?

综合能源、智慧能源成发展方向

风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国风电开发依然保持着稳步扩大的态势,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今年1月至8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总装机超过2.2亿千瓦,稳居全球第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

据任育之介绍,今年1月至8月,全国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4.5%;风电利用率达97%,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新增并网风电已完成投资超过800亿元。从风电空间布局来看,三北地区新增装机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新增装机持平,风电布局进一步均衡优化。

此外,智能机器人、远程监控平台、大数据挖掘诊断等技术,正被广泛运用在当前的风电产品中,风电运维也正走向“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令风电发电效率快速提高,成本不断下降。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说,远景计划到2023年,在三北地区将风电、发电侧储能度电成本均降至1毛钱。

在此次展会上,包括远景、金风科技、联合动力等在内的多家风电企业,都发布了最新的智能化风电产品。而就在展会开幕前两天,国家电投江苏滨海南H3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顺利并网,标志着国内首个数字化、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进入并网运行阶段。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风电正全面挺进平价时代,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正成为风电降本增效的必选项。

将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让国内零碳发展从“论述题”走向“数学题”,下一步是确定每个区域、每个时间段的发展目标问题。

不少企业有关负责人、业内分析人士都已着手根据我国提出的碳中和时间表,倒算未来10年、40年的可再生能源年电力需求,据此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

《风能北京宣言》提出,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四五”期间,须保证年均风电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根据国家能源数据,2019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仅为2574万千瓦。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分别为2.17亿千瓦、2.16亿千瓦。

参照上述数据,若宣言提出的目标实现,意味着我国风电装机即将进入“倍速”阶段,这对于尚处于抢装潮中的风电产业链,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那么,宣言提出的每年5000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目标,是否符合当前风电发展的实际?这关系到这一目标能否最终实现。

根据这份宣言,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绝大部分资源尚未开发利用,中国已开发风能资源不到蕴藏量的5%。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仅三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就超过40亿千瓦,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平衡,可提供最低成本的电力供应;而中东南部风能资源储量近10亿千瓦,并且在未来五年,海上风电有能力实现规模化、平价化发展。

换言之,宣言认为,我国巨大的风能储量可以为未来每年5000万千瓦装机提供可靠资源支持。

“中国风电、光伏技术开发量没有天花板。”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阳说,到2050年,如果风电装机25亿千瓦、光伏装机26.7亿千瓦,按照全国小时级的风光发电和需求侧电力电量互动平衡,不用储能和需求侧响应,仅靠风光就可以提供全国67%的电力电量需求。

迎接“倍速”发展 仍存多重挑战

风电规模化发展加速,挑战和压力也不容小觑。

业内人士认为,风电更大规模集中上马,对风电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功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会大大提高,这将对设备供应商提出更高要求。

“风电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在设备故障率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张滨泉说。

据了解,相比火电、水电、电网等,风电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要落后一些。

“在迎接下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把过去风电发展的经验教训,梳理总结出一些标准,以保证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监马锁明建议。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认为,风电企业除了满足国内电力需求以外,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要提高我国风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此,任育之表示,国家能源局将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大风电主轴承、叶片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补短板”力度,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制造能力。

在后期运维环节,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陆一川坦言,今年的风电抢装潮已暴露出我国风电运维服务能力的不足。这一问题,在未来行业加速规模化发展中可能会越来越尖锐。

“车卖得太多了,4S店的伙计难免不够用。”他比喻说,在风电大规模发展时期,要增强主机商的服务能力,加强对运维人才的培养,确保运维服务能力与行业发展速度相匹配。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