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首个全地下智慧能源站将成高铁站片区“能源心脏”

作者:崔涛 来源:中新社 发布时间:2020-1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这里是雄安新区首个全地下智慧能源站,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可满足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片区402万平方米单位、居民的用热(冷)需求,将成为高铁站片区的‘能源心脏’。”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1号能源站项目总指挥王军盛表示。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有序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雄安新区秉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思路,开启了中国城市建设先河。地下内部骨干路网,汽车穿梭往来;地下管廊,感受数字雄安;地下能源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地下雄安”建设将科学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经验。

在位于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西南方向的高铁站片区供热(冷)工程1号能源站项目施工现场,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3座46兆瓦燃气热水锅炉安装完毕,200多名工人深入地下开展装修及设备安装工作。

王军盛表示,1号能源站分为地下两层,局部有夹层,基坑深21米,项目所有设施设备、智能控制装置、电线电缆等均“藏”于地下空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在项目的上方则会建设一座街角公园,游客可在此观光游览。

“能源站还将设置地下观光管廊,让能源站内部不再神秘,游客能看到能源站设备及运维情况。”王军盛说。

1号能源站设有3座46兆瓦燃气热水锅炉及配套余热热泵系统,投运后将和地下管廊紧密结合,利用地下空间形成供热(冷)管网,为高铁站片区装上“中央空调”。

据1号能源站锅炉项目安装负责人马文春表示,项目使用的锅炉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可以“一键启停”。工作人员可通过智慧能源智能控制室,结合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完成燃气检查、参数调节、锅炉启停,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王军盛经过仔细核算,在项目现场建设900平方米的钢结构支撑平台,既不影响上方锅炉房屋顶施工,也不妨碍下方锅炉吊装,节省工期近30天。

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公司1号能源站项目负责人宋伟表示,1号能源站项目采用燃气三联方式供电、供热、供冷,利用该方式运行的燃气发电设备产生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其综合能源利用率超70%。

“该项目还预留电锅炉及蓄热系统,为远期中深层地热的接入预留条件,未来可因地制宜与地热、余热、太阳能、风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耦合互补,实现能源结构的最优化匹配。”宋伟说。(完)

分享到:

关键字:智慧能源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