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如果可以建立虚拟发电厂,为什么还要建火力发电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奥普特利火电 发布时间:2020-11-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以往,公用事业公司在需要更多电力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答案:简单地建造一个新的燃煤发电厂或燃气发电厂。但随着碳排放的过时,需求响应水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上的分布越来越广,虚拟发电厂正逐步取代这些中央发电机。

例如,台湾电力公司7月聘请了意大利能源巨头Enel公司中的高级能源服务业务部门EnelX公司,以虚拟发电厂(VPP)支撑中国台湾地区电网,该电厂由工商业客户提供的资产组成。

这些客户包括冷库、食品加工、制造和工业设施运营商,是EnelX公司需求响应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可根据电网需求提供用于调节能源消耗的支出。Delta Electronics公司表示,其运营可能会依靠电池供电,以缓解电网压力。

EnelX首席执行官Francesco Venturini在一份声明中说:“虚拟电厂和储能系统将是台湾长期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关键。”与运行中的火力发电厂相比,虚拟发电厂(VPP)的全球市场仍然很小。电力需求增长的地区可能需要新的发电厂,即使其中一些可以被分布式发电所取代。但是研究表明,对虚拟发电厂(VPP)的需求可能会以六倍于热量的速度增长。

根据全球行业分析师的预测,从2020年到2027年,火力发电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为3%。同时Mark Ntel Advisors预测,到2025年,虚拟发电厂(VPP)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0.2%。

EnelX公司亚太和大洋洲负责人Jeff Renaud在一份书面回应中表示,随着台湾地区电力系统引入更多竞争机会,我们确实看到了在未来几年中继续构建重要虚拟发电厂(VPP)的机会。EnelX公司需求响应负责人Daniele Andreoli说,“此外,类似的项目正在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实施。”

虚拟发电厂(VPP)具有可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成本的优势。虚拟发电厂(VPP)概念的一个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最终可能只是传统电厂成本的一小部分。

Andreoli解释说,“设置虚拟发电厂(VPP)所需的资本投资随提供灵活容量的资产的主要用途而异,在增加太阳能发电设施、电池储能系统、热电联产和其他分布式发电资产的同时,还会增加成本,但某些需求响应能力甚至可以通过减少负荷来提供接近零的资本投资要求。”

另一个好处是虚拟发电厂(VPP)可以快速按比例放大和缩小以满足电网需求,从而避免了传统火力发电厂所需的巨额资本支出。这为公用事业和计划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确定的需求增长,并确保集合中一项资产的故障不会降低其全部产出。

Andreoli说,“尽管建立虚拟发电厂(VPP)既简单又有吸引力,但开发虚拟发电厂(VPP)所需的技术,商业能力和能源市场知识非常丰富。”协调数百个分布式发电机或灵活负载以匹配可调度发电厂的特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同时,要浏览有关如何向参与的客户和VPP运营商为其提供的服务付款的法规。

EnelX公司通过收购包括Demand Energy和EnerNOC在内的技术娴熟的电网边缘参与者,获得了大部分技术、能力和知识。在其他地方,值得注意的是,虚拟发电厂(VPP)也主要由开发复杂软件平台以处理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资产的公司提供。

因此,德国电池制造商Sonnen公司在德国和加利福尼亚州运营虚拟发电厂(VPP)。丹佛软件开发商Enbala Power Networks在北美和澳大利亚运行虚拟发电厂(VPP)。太阳能安装商Sunrun公司正在将VPP公司与新英格兰的传统发电厂抗衡。

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公司正被Enel收购Demand Energy和EnerNOC一样,被更大、更多元化的能源公司收购。例如,Sonnen公司现在归壳牌所有,Generac Power Sysems本月收购了Enbala公司。

虽然谈论这些公司与传统电厂提供商之间的直接竞争也许为时过早,但显然火力发电资产销售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威胁。两年前,GE Power公司首席数字官Steven Martin表示,该业务正在研究支持区块链的虚拟发电厂(VPP),因为世界不同地区感兴趣的电厂类型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电网数字化厂商Depsys公司的研发总监Omid Mousavi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并网资产(从电池系统到家用恒温器)都配备了智能技术,虚拟发电厂(VPP)的趋势正在加快。他说:“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安装大量电力的最快方法就是燃气发电厂。这将继续下去。但是在某些地方,获得批准的发电厂会越来越少,以至于我们需要利用更多这些虚拟发电厂。”

分享到:

关键字:虚拟电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