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菲斯克成为特斯拉的三个难关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经天下 发布时间:2014-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鲁冠球离他的造车梦想又近了一步,2月12日,万向集团以1.492亿美元成功竞得美国新能源跑车公司菲斯克,这个价格几乎是菲斯克申请破产时预售价的6倍。

这足以反映出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的野心,整车制造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业务,“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当然,鼓励鲁冠球出手的,还是另一家风头正劲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尽管破产前的菲斯克与特斯拉同为新能源跑车制造商,但要成为另一个特斯拉,无论是菲斯克还是万向,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开发能力急需提升

万向直到2013年11月才获得了整车生产资质,可以说毫无整车开发经验,而且新收购来的菲斯克算不上一个得力助手。

菲斯克汽车公司是由菲斯克车身制造公司和量子技术公司于2007年9月合资成立的、以插电式混合动汽车为主打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公司。2011年,菲斯克推出了第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Karma,售价在10万至11.6万美元之间。比尔·盖茨、贾斯汀和莱昂纳多等企业家和明星都曾是Karma的车主,风头曾经一度超过了特斯拉的首款产品Roaster。

然而,Karma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年,Karma多次发生自燃事故,而且起火部位与原因各不相同。随后菲斯克宣布大量召回。这让外界认识到,菲斯克可能并不像它自己所说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集大成者”,而是在工业设计上存在众多没有解决的缺陷。

这导致美国能源部宣布停止继续对其发放5.29亿美元的贷款,私募基金也随即撤出,2013年7月,菲斯科宣布破产。

2.还要继续烧钱

资金压力也是万向收购菲斯克后不得不面临的难题。1.492亿美元的拍卖价格只是开始,电动车项目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还处于烧钱的阶段。融资能力与控制成本的能力,对于电动汽车厂商尤为重要。

实际上,菲斯克获得的资金数量——无论是融资还是政府贷款都高于特斯拉。在研发和制造上的过高投入是菲斯克的痼疾,万向接手后面临的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然而中国企业在降低成本上的最大底牌——国产化,实际上很难打出。

菲斯克汽车在2009年从美国能源部共获得约5.29亿美元的贷款,贷款条件是菲斯克需接手通用汽车位于特拉华州的一家废弃多年的工厂,并继续雇佣2500名工人,生产第二款插电式混合动力Atlantic车型。

如要获得美国能源部剩余3.37亿美元的贷款,万向只能在特拉华州生产Atlantic,售价6万美元的Atlantic显然比上一代产品Karma更具市场潜力。

3.打造新品牌

菲斯克破产后,这个品牌的价值已经接近清零。作为一个外来者,万向在美国市场重建品牌当然绝非易事。而菲斯克的竞争对手,无论特斯拉还是宝马,甚至是通用,都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想要模仿特斯拉的互联网卖车思维?对于万向来说,段位实在太高。

万向的美国之路

2008年,万向美国收购美国福特蒙洛工厂。

2009年,收购美国维修市场汽车加热器和汽车水箱第一大供应商Vista-Pro公司。

2010年,公司突破20亿美元销售额,完成对T-D公司的收购,新增年产200万支传动轴、450万支等速驱动轴产能。

2011年,万向集团旗下万向电动车,与美国电池供应商Ener1成立合资公司—浙江万向Ener1动力系统公司。

2012年,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

2013年,完成了对以刹车零件为核心业务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美国BPI公司的整体收购。

2014年,成功收购美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品牌菲斯克(Fisker) 。

分享到:

关键字:菲斯克 特斯拉 万向 电池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