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国家能源:1+1如何大于2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25 浏览:

本刊记者|黄燕华

编辑|姜黎 冯洁

2019年3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读了任命决定,王祥喜正式成为国家能源集团的第二任掌舵人。

从湖北转阵北京的王祥喜,接任的是重组成立仅一年余的能源“巨无霸”央企。公开信息显示,国家能源集团的资产总规模约1.8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火电企业、风电企业和煤制油煤化工企业,也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

2019年11月29日,刘国跃自国家电网调任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国家能源集团原总经理凌文则调任山东省副省长。由此,国家能源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董事长、总经理双双配齐。

履新国家能源集团不久后,王祥喜确定了集团发展新战略。2019年7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正式提出了“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的总体战略。“一个目标”是指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三型五化”是指打造创新型、引领型、价值型企业,推进清洁化、一体化、精细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七个一流”是指实现安全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品牌一流和党建一流。

国家能源集团的重组整合属煤电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煤电“顶牛”的困局。然而,近年来,国内煤电装机整体过剩,发电利用小时不断降低,亏损面持续扩大。国家能源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火电企业,其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85亿千瓦,位居新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国家集团如何破解煤电的亏损困局?

202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全国最大的碳排放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如何化解碳排放对其发展空间的制约?

近年来,发电企业纷纷加速“抢滩”新能源,而国家能源的脚步却显得慢了下来。2020年9月29日,协鑫新能源再次向华能集团出售了10个已运营光伏电站项目,涉及总并网容量约为403MW。此前,华能集团已收购协鑫7座光伏电站,总并网容量294MW;而最早布局光伏的国家电投,截至2020年上半年,非水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容量达到4281万千瓦,超过国家能源集团。在市场开发难度增加、新能源补贴退坡的环境下,国家能源集团将如何定位新能源发展?

当前正处于能源“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节点,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组成立以来开启的第一个全新的“五年”规划。2019年6月以来,王祥喜频频走访各地方政府。2020年8月以来的2个月时间里,他更是先后前往青海、宁夏、湖北、广西、内蒙等地,会见地方政府领导。有关“十四五”期间的能源发展成为双方沟通的重要议题。

煤炭×电力:两年盈利千亿

“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优化布局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理顺煤电关系,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形成更加合理的行业发展新格局。”在2017年11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重组成立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指出。

财务数据显示,国家能源集团的重组初见成效。2018、2019年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509亿元、556亿元。据悉,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运化一体化产业对经营利润的贡献达到75.8%,而其火电度电成本在电力央企中最低。

然而,煤炭板块的盈利能力与煤电相比,仍是“一枝独秀”。相关信息显示,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八大产业板块中,煤炭产业实现利润478亿元,占总利润的47.5%;运输产业实现利润205亿元,占20.3%;新能源产业实现利润159亿元,利润贡献排名第三,占15.8%;火电(90 亿元)、金融(37亿元)、水电(30亿元)、油化(5 亿元)和科技产业(2.3亿元)则分列其后。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够明显,推动煤电融合进展缓慢。”在2019年7月25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国家能源集团反馈巡视意见会上,巡视组组长宁延令说。

此后,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推进煤电融合。今年3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的反馈。整改报告显示,国家能源集团已从多个方面推动煤电融合,如:加快煤炭产能释放,保障资源供应安全稳定,实现“煤保电”;把握发用电计划全部放开政策机遇,积极推进内部电力交易工作;完善煤炭销售和采购机制,促进煤电高效融合;成立区域价格领导小组,推进统一销售机制落地等。

“要充分发挥重组效应,放大重组红利,全面提升一体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优化产业链、价值链,推动集团公司在高基数基础上保持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王祥喜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可以预见,加快煤电融合仍是国家能源集团“十四五”时期重要的工作之一。

关停+新建:结构优化

工商信息显示,10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区域内火电唯一管理主体,也是国家能源牵头接收宁夏区域中央企业煤电资源整合划转的主体。早在注册成立时间几个月前,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就已经有序运转了。

今年5月20日,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煤电区域资源整合第一批试点首批划转企业名单的通知》,明确涉及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五个试点区域40家电厂的划转。按照“一家央企一个省区”的整合思路,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整合宁夏区域内五大发电集团下属的煤电产能。在接收划转煤电厂的同时,国家能源集团将同时划出位于甘肃和新疆共计10家煤电厂。公开信息显示,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的首批试点3家企业已经完成划转。

尽管不少声音认为区域煤电资源重组有悖于市场化改革思路,但它仍然成为了破解煤电经营困难,降低煤电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重要办法。今年6月19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召开的宁夏区域电力体制改革组织协调会上,刘国跃强调,要充分认识设立组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的重要意义,统筹协调火电业务重组工作,充分释放重组改革活力。

不过,指望通过整合煤电资产全面解决煤电亏损问题并不现实,还要看具体的火电资产情况。近年来,国家能源通过股权转让等形式处理了一些经营效益较差的煤电厂。据悉,国家能源集团已经制定了2020—2022年落后煤电机组关停计划,将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煤电产能。上市公司国电电力2020年半年报显示,其火电装机减少了267万千瓦。

对于一些已经无力挽救的煤电厂,破产也是另一条出路。2020年5月,国电宣威发电公司就被法院裁定破产。

破解煤电亏损的同时,国家能源集团仍在新建和储备一批新煤电项目。当前,国家能源集团上海庙电厂2×100万千瓦项目、神华国华清远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项目均在建设当中。

2020年以来,多地煤电重启,国家能源的多个煤电项目也取得突破。6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随州火电2×66万千瓦项目获得湖北省发改委核准;8月5日,国电大同湖东电厂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获得山西省发改委核准;9月,国电邯郸热电建设1×35万千瓦超临界热电联产退城进郊项目获得河北省发改委核准。此外,9月底,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能源局公示了拟由国家能源投资建设的荆州热电二期扩建项目第2台35万千瓦机组、襄阳宜城2×100万千瓦火电新建项目纳入“十三五”煤电建设规划。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新建2×100万千瓦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移出缓建项目名单,计划于今年年内复工。

一边是亏损的存量火电,一边是新增煤电,看起来冲突的两端,组成了当下国家能源优化内部火电结构的重要思路,即“做优增量、做精存量、做实减量”。

不过,新建煤电未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在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仍充满不确定性。“十四五”煤电的生存空间,取决于经济发展对用电的需求情况、新能源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建设情况等多种因素。中电联的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新增煤电厂将更多扮演电力系统中调节型电源的角色。

风电VS光伏:路径再选择

“近两年,我们的新能源发展脚步明显慢了下来。”国家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感叹道。重组之初,国家能源集团的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在新五大发电集团中遥遥领先。2017年底,国家能源控股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为2779万千瓦。彼时,华能的风光新能源装机为2028万千瓦,国家电投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373万千瓦。

国家能源的重组承接了原国电集团的新能源业务。国电曾是原五大发电集团里最早进入风电领域并形成较大业务规模的企业。其中,龙源电力是原国电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2019年,其风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

近两年,以国家电投为代表的发电央企正全力发展新能源。2020年上半年,国家电投新增风电和光伏并网装机超过41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总装机容量达到4281万千瓦,与国家能源的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相当。与此同时,华能也正在通过开发与并购加快新能源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华能新能源项目开工46个,共计420万千瓦,新增并网94.5万千瓦。

尽管国家能源在新能源的装机总规模排位仍旧靠前,但其新能源占比偏低。截至2019年末,国家能源集团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占比为17.3%,其中风电占比16.75%,光伏等占比仅为5.5。2019年,国家能源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仅为24.87%,在新五大发电集团中排位最末。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则超过50%,在新五大发电集团中占比最高。

长久以来,国家能源的新能源发展重心都在风电,光伏成为“短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电投集团董事长钱智民、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双双“冲”到了光伏市场开发的前端。

今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印发《关于加快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被行业解读为“补短板”之举。上述《指导意见》提出,2020—2025年,国家能源计划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500万—3000万千瓦,重点加大经济发达地区装机比重,大幅提升光伏装机规模在国家能源电力总装机中的比例。

国家能源还明确了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一是积极推进沙漠、戈壁等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煤矿沉陷区、复垦区光伏项目;三是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资源,着力推动“水光互补”光伏项目;四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企业空置区,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五是充分开发复合式光伏发电项目;六是创新商业模式、运维模式,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创新发展;七是有序拓展海外成熟市场,扩大有效投资。

对于新五大发电集团来说,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可选择的转型路径并不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发电集团“十四五”共同的战略选择。对于国家能源集团而言,除了巩固风电的先发优势,光伏电站的发展将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集团的新能源发展增长空间。不过,在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超过50%的光伏行业,后发的国家能源如何扩大其光伏版图,充满挑战。

“‘十四五’期间,要保持在全国新能源增量中的占比,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迎难而上。”王祥喜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说道。

相关信息显示,国家能源集团正在为“十四五”新能源的发展积蓄项目。2019年53个新能源项目共309万千瓦完成投资批复,26个新能源项目共328.8万千瓦完成立项。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能源转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