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蔡译萱
编辑 姜黎 冯洁
面对复杂突变的形势,三峡集团是发电企业中相对“淡定”的,成绩也格外亮眼。
2019年底,三峡集团资产总额为8378.3亿元,相比“十三五”初期,增长了48.7%,其中海外资产总额达1355亿元。营业近985亿元,增长55%;利润总额352亿元,增长了1.2倍;资产负债率略升4%,核心经营指标领先四小发电集团。
从新能源到国际业务,打造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是三峡集团的目标。但它同时面临着更复杂的处境——常规水电开发难度加大,新能源优质资源获取竞争激烈,海上风电补贴退坡以及国际局势动荡。于三峡而言,“十四五”意味着更加艰辛的努力。
三峡集团总经理王琳近日在内部会议中指出,四季度是集团“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更要切实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
三峡正紧锣密鼓制定中的“十四五”规划提案,做强做优新能源,长江环境保护以及稳推国际业务或许是其中核心。
享受水电“最后的狂欢”
三峡的成立始于三峡工程,水电是三峡集团立足之本。
集团旗下水电上市公司长江电力管理着4座大型水电站,分别为三峡电站、葛洲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和向家坝电站,四座巨型电站总装机464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除长江电力外,三峡集团还控股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长江清河支流上的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座水电站,总装机336万千瓦。
水电发电量占三峡集团年发电量近三成。2019年长江流域来水偏枯,导致发电量同比出现下滑,长江电力水力发电量2104.63亿千瓦时,湖北能源水力发电量则为 65.55亿千瓦时,合计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16.67%。
“十三五”期间,除去目前拥有的四座水电站之外,长江电力新的水电站还在持续增加,其中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的装机量更是位于国内前列。国内水电可控装机超过6000万千瓦,参股权益装机超过700万千瓦,在建装机2300万千瓦,在国内水电市场份额占18%的目标有望在2020年达成。
今年以来,乌东德水电站已投产4台机组,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也全线封顶。乌东德电站预计装机容量为102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为389亿千瓦时。白鹤滩电站,预计装机容量为160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为624亿千瓦时,预计首台机组将于2021年投产。乌、白电站完全投产后,将增加发电量1013亿千瓦时/年,相比长江电力原有四大电站合计发电量(约1919亿千瓦时/年)提升52.79%。
有证券机构分析,两座巨型电站的投产将为三峡集团带来可观收益。“十四五”期间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将为其带来389亿、624亿千瓦时发电量,相当于现在长江电力年发电量的50%。
但另一方面,随着开发程度进一步加深,常规水电开发难度也进一步增加。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曾指出,近年来水电向西部河流上游地区布局,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程技术、移民安置、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峻,项目推进难度加大,成本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使得水电在受端地区的竞争力下降。
正是看到了日渐显现的水电发展瓶颈,三峡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十三五”期间,集团已将新能源业务作为第二主业,特别是把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业务的战略核心进行布局。
海上争风或减速
然而,优质新能源资源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三峡是否能够领跑?新能源装机容量从零增长到千万,三峡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
在2016年的工作会议上,三峡集团对此后五年的判断是:“发展清洁能源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其发展的内涵有了新变化,将更加注重优化调整开发布局、技术进步带动成本下降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
“十三五”开局始,三峡就大力布局新能源发电业务:集团下属子公司三峡新能源近几年以风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和运营为主业,确立了“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目标,装机规模、盈利能力等已跻身国内新能源企业第一梯队。截至2020年6月末,三峡集团总装机量已达7765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为1285万千瓦,占比16.55%。
随着平价时代来临,三峡更是“开足马力”。光伏“531”新政之后的电站交易中, 三峡表现活跃,“接盘”了多个优质民营电站资产。此外,近两年来,三峡还先后与西藏、内蒙古等省区签订能源基地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签署的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于2020年4月签订,该项目总值达1212亿元,包含推进乌兰察布市“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开展乌兰察布市二期外送基地建设;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三峡集团大数据中心等4个子项目。
除大基地清洁能源项目外,三峡集团一直把诸多“筹码”压在了海上风电上。截至目前,三峡累计建成、在建、待建海上风电资源总量已超过1700万千瓦。
时任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在接受eo采访时表示,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大部署,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应用以及技术进步加快推进,未来造价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十三五”期间,将迎来一轮海上风电发展提速期。
早在2006年,三峡就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海上风电场设备制造、基础施工、安装等关键技术问题攻关项目,并在江苏响水开发建设国家首个20万千瓦近海风电示范项目。2015年,三峡集团将福建作为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重点实践区域,并积极打造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十三五”期间,三峡又分别在江苏、广东、辽宁等重点区域滚动开发海上风电。北起辽宁大连庄河,南至广东阳江沿海,近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都有三峡的身影。
2020年初,三峡计划在广东、江苏等多个省份新建和续建25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392万千瓦,总投资达580亿元。海上风电项目在其中占据大头,共装机250万千瓦,总投资488亿元,占比高达84%。这些项目计划将于2021年底全部投产。
要发展需要巨资支持的海上风电,募资的脚步也必须加快。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三峡新能源递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请稿),此次IPO,三峡新能源拟募资250亿元用于风电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阳西沙扒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阳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D区项目等7个项目均为海上风电项目。
但不容忽视的是,政策层面对海上风电的“大干快上”,按下了减速键。
2020年初,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宣告2022年海上风电市场将开启平价时代。不久前,财政部则明确了海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52000小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600小时。这意味着存量项目在合理利用小时数的天花板下,收益可能下降,而增量项目的补贴额度又面临被“抢装”项目透支的风险。
此外,国家能源局发布2020年风电项目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各省份要按照海上风电规划目标组织海上风电开发,并网容量、开工规模已超出规划目标的省份暂停2020年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和核准工作。
有海上风电业内人士对eo表示,目前距离最后并网期限只有一年多的时间,部分“抢装”项目已经结束风机设备和工程施工招标,相继进入吊装阶段,在已经投入人力和财力的情况下,开发业主不会轻易退出,但由于国补大幅减少,部分项目存在投产即亏损的可能。
在补贴退坡和规模控制的双重影响下,“海上三峡”能否成功,有待时间检验。
试探第三张网边界
发电主业方面,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全方位开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电量与电价的“双降”压力下,三峡集团将目光转向了发电以外的配售电市场。
2020年4月,三峡水利的资产重组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它将通过收购长兴电力(拥有电网资源)、联合能源(拥有发电资源)等企业,形成发配售一体化的电网企业,这意味着,三峡水利将会成为全国规模第三大的电网运营商。
早在“十三五”初期,三峡对电网业务就已展现出兴趣。
2016年,重庆作为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开始正式启动售电侧改革,社会资本开始进入配售电环节,三峡期望拓展售电业务,很快与重庆市政府在两年内先后组建三峡电能和联合能源两家售电公司。
三峡水利作为在重庆电力市场上小有成绩,且资质齐全的本地上市公司也受到三峡青睐。2017年,三峡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不断从二级市场增持三峡水利股份,最终在2018年1月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重组后三峡水利的供电范围由原来的万州区,扩大到涪陵三大工业园区、黔江及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配售电区域扩大,售电量将大幅增长。此后,三峡水利将告别从国家电网高价买电的历史。
可以预见,“四网融合”之后(即乌江电力、聚龙电力、三峡水利、长兴电力四张地方电网整合为一),“三峡电网”将立足重庆,继而通过收购和新建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地方配电网资产,不断扩大配售电规模。
在海外市场,2020年4月,三峡集团完成收购秘鲁路德斯公司股权交割,这是近三年全球最大的电力资产并购项目,也是长江电力首次进入海外配电市场。
三峡于配售电环节分一杯羹的野心可见一斑。
出海能否突围
国内发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所剩不多的发展空间,不仅促使三峡去寻求产业链网络环节的可能,也助推其加速推进海外市场。
根据三峡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国际业务上要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开发领先品牌和水电“走出去”引领者,到2020年,装机规模基本建成一个“海外三峡”,国际业务贡献在集团占比力争达到20%。
目前,三峡国际已经拥有三大战略市场,分别是以巴基斯坦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水电投资市场,以葡萄牙电力公司(EDP,下称葡电)为重要合作伙伴的欧洲新能源市场,以及以巴西、刚果(金)为典型水能资源富集的南美、非洲清洁能源市场。三峡的海外资产超过1000亿人民币,装机超过1700万千瓦。
2012年,三峡收购葡电公司 21.35% 股权,成为葡电单一最大股东,并与葡电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投资开发英国和法国海上风电项目,合资成立环球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全球中小水电项目。
紧接着,三峡以葡电作为进入巴西等拉美国家市场的伙伴,在巴西、秘鲁和厄瓜多尔参与大型电力和防洪项目。
在新能源领域,2016年三峡收购德国稳达海上风电项目80%股权,该项目装机容量为288兆瓦,是德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之一,成功进入发达国家清洁能源市场。2017年又参股英国海上风电项目,成功收购Moray项目10% 股权。2020年8月,三峡成功收购了西班牙13座光伏电站,进入西班牙光伏市场。
不过,国际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中美摩擦将很可能在未来数年内影响能源电力领域的海外投资环境,进而拖慢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三峡也已经感受到了潜伏的危机。
2018年5月,三峡集团对葡电发出全资收购要约。当时,三峡已是葡电最大股东,它提议以90.7亿欧元收购剩余的葡电股权,附带条件包括,在收购完成后,取消“单一股东最多只能持有25%投票权”的规定。
但由于葡电在美国拥有太阳能、风电资产,在巴西也有上市子公司。因此,除需获得葡电股东会同意,这笔交易还需通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等多国监管单位核准。上述收购条款遭到了葡电集团股东Elliott Management等的反对。2019年4月24日,葡电多数股东否决了三峡集团提出的收购要约。
“十四五”期间,虽然三峡集团不会放弃继续出海,但本土化、政治风险等或是其必须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