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争当青海能源生态建设的引领者

作者:常秉玉 王宏霞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下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已进入取暖季。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校长昂公才让说:“自从2017年8月实施了电锅炉改造,孩子们上课再也不用穿棉衣、戴手套了,教室里很暖和!”清洁取暖提高了供暖质量,改善了群众生活,更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文章,全力助推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网青海电力引导新能源开发合理布局,促进清洁能源外送,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生态,推进清洁取暖,开展更多的全清洁能源供电创新实践,助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11月25日,±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直流”)青南换流站3台调相机成功并入青海电网,为青海“绿电”送出装上了坚强有力的“稳定器”。

青豫直流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建设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是国网青海电力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头号工程”。自7月份带电运行以来,工程已累计外送清洁电量29亿千瓦时。在推动电网升级和能源转型方面,特高压工程正释放着巨大能量。

“青豫直流每年可为华中地区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满足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需要,更好地保障华中地区迅猛增长的电力需求。”国网青海电力建设部主任杨记宁介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据测算,青豫直流年输送电量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消耗1800万吨,减排烟尘1.4万吨、二氧化硫9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二氧化碳2960万吨。

国网青海电力深入落实全会部署,综合考虑“十四五”青海省经济增速、用电水平等因素,协调加快特高压配套电源建设和特高压直流近区新能源场站调相机加装进度,推动青豫直流早日实现满功率运行;积极争取省内第二条特高压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的能源互联网。

推广清洁取暖,做好生态保护民生答卷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气治理,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店里干净、亮堂,客人也越来越多了。”11月24日,室外冰天雪地,玛多县玛查里镇的隆甘餐饮店里却暖意融融。老板马乙不拉不停地招呼着客人。马乙不拉经营着四家餐馆、两家超市。2019年10月份,他家的餐馆、超市全部进行了清洁取暖改造,安装了6台电锅炉,供暖面积达到了900平方米。他说,比起燃煤取暖,改造后每季度能节约1万元的取暖成本。

“从烟熏火燎的土炕到干净便捷的电热炕,从低效的火炉到智能恒温的电热器,广大农牧区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玛多县副县长孙庆生说。

“十三五”期间,国网青海电力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全省大力推广以电锅炉、电热炕等为主的清洁取暖,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2311个,替代电量102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126万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当前,青海省正加快推进玛多、曲麻莱两县的清洁取暖试点建设。国网青海电力推进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为三江源清洁供暖项目稳定运行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持续开展“绿电”实践,创新探索“青海样本”

作为清洁能源大省,青海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有10万平方千米,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综合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国网青海电力在能源转型方面“试水先行”,从“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到今年的“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全清洁能源供电的天数不断增加,广度也不断拓展。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要求,青海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持续蓬勃发展。预计到2025年,青海省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37.8%、48.7%和15.6%;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95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35.7%。

“我们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产业带动等方面的引领优势,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中作出示范,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生态。”国网青海绿能数据公司董事长俞海国介绍。

同时,国网青海电力全力推动水火光发电互济、电热气冷多能互补,深化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挖掘电力数据价值,为“绿电”实践提供精准技术支撑。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