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下游工程项目推进,水泥和钢铁的产量也在回升。1-10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19.2亿吨,同比增长0.4%,这是今年以来累计水泥产量首次出现正增长;1-10月,全国粗钢产量8.7亿吨,同比增长5.5%。10月,全国水泥产量2.4亿吨,同比增长9.6%;全国粗钢产量0.9亿吨,同比增长12.7%。
中国水泥协会高级工程师高旭东在近期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表示,水泥的消费量还会增长,预计在2022年达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今年粗钢产量达到10.5亿吨,比去年上涨5%左右。
水泥和钢铁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部门,其中水泥的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2%,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
水泥和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消费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疑问是,碳排放量会否增加?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此前在“2020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表示,尽管钢铁产量超预期,但是另外三个超预期抵消了增量:一是“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至少化解了1.7亿吨过剩产能,远超预期;二是电弧炉炼钢产能最近5年翻了一番,工艺过程减排超预期;三是超低排放改造进展超预期。
近年来,水泥和钢铁工业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据显示,水泥方面,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小于114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达到小于93千克标准煤/吨,部分重点地区水泥企业环保实现超低排。钢铁方面,今年前10个月,钢企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53%、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6.66%、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6.66%、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同比下降17.5%。与此同时,水泥企业和钢铁企业也在探索CCS(碳捕集和利用)技术。
不过,英国气候及能源智库机构恩伯(Ember)高级电力政策分析师Yang Muyi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当前钢铁、铝、水泥、电力等煤炭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将需要庞大的气候政策,不仅需要能源行业的低碳化,还需要调整煤炭依赖型行业的增长模式。
水泥和钢铁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部门,减排的速度需要跟上。当下,水泥和钢铁行业都亟须严控产能、优化布局。
中国水泥协会的一份预测指出,目前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并支持企业之间积极探索多种兼并重组模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大企业在环境保护、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方面的领域作用,加快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市场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钢铁方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学在前述研讨会中指出,要把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放在第一位。他介绍,钢铁行业从2016年底开始盈利水平有所回升,造成行业有投资冲动,需严控产能。与此同时要做好钢铁产业布局,进一步向沿海地区转移,同时要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以优势企业带动弱势、低效的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