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欧阳明高院士:智能电动车进阶的三点思考

作者:赵建国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汽车产业正加速进入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特征的中高级发展阶段。”11月2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也正在从产业化初期“两头挤”的推进战略,即从大客车和微型车挤入中间的轿车市场,转向“从高端和经济型电动汽车挤入中等性价比车型市场”的新格局。

■智能化加速推进政策、标准要找到现实平衡点

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将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

“我全程参与了《规划》的制定工作,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是除电动化之外最大的热点。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发展在加快。”欧阳明高表示,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以及造车新势力,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普遍在提高。

目前,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存在不少争议,从汽车制造和销售层面来看,自动驾驶是吸引客户的杀手锏;而研发工程师则认为,如果技术不完善就把产品推向市场不够严谨。“自动驾驶的政策、标准制定等都要找到现实的平衡点,因为智能化技术在不断发展。”欧阳明高认为,自动驾驶及人工智能的进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大量的训练,虽然可以采用实验室仿真来进行,但最终还是要在实际道路测试中来进行进化和升级,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发展智能电池从主动安全上实现突破

在欧阳明高看来,汽车的智能化,应涵盖驾驶、电池管理、充换电等各个层面。“利用大数据和云控电池管理系统,提前发现动力电池故障是目前行业正在做的事情。下一步我们还要发展智能电池,率先从主动安全方面实现技术突破。”针对动力电池安全,欧阳明高认为,要从本征安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三个层面来解决。他认为,电池安全与设计、制造息息相关,所以必须从设计、制造的“根”上提高电池安全水平。同时,电池主动安全要靠电池管理系统、软件来控制好使用边界,不允许超出边界的情况发生。

另外,欧阳明高认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要均衡发展。“以前磷酸铁锂不能用于轿车,主要是体积比能量偏低。同样的体积装不了足够的电池使它跑到400公里以上。如今刀片电池等技术使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提升了约50%,续驶里程能达到600公里,取得了很大突破。”他强调,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技术创新永无止境,随时都有颠覆的可能。

“要给创新以极大的空间,容忍失败、容忍反复,这应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常态。”欧阳明高认为,创新驱动是非线性的,可能投入很多却没有产出,但也有可能突然产生技术颠覆。新的时代,创新和颠覆可能比以前频率更高,程度更深。所以必须做好准备,时刻保持求新求变的心态,把追求完美作为目标。

■充电与换电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与换电之争,欧阳明高认为,现阶段充电、换电要融合发展,不是非此即彼。“一方面,对于私家车而言,由于“车网互动”的推动,充电模式在中长期更被看好。另一方面,现阶段,换电模式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适用于商业运营车辆,尤其是长途运行的重卡等商用车。”他说。

欧阳明高认为,目前换电在卡车领域更有用武之地,随着换电模式的布局,换电卡车可以与柴油卡车进行竞争,预计今后5年,换电卡车推动的电动化将迎来高潮。

此外,欧阳明高还分析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他表示,氢燃料电池长途重卡将率先得到发展,而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成本。他预计,未来10年,氢燃料电池成本将降低70%~80%。

在欧阳明高看来,未来融合发展、跨界协同是大势所趋,这在新能源汽车身上将得到验证。“传统汽车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是交通工具、储能装置、智能终端、数字空间融为一体。”他说。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