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天然气管道输氢 :“经济账”难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参与的“天然气掺氢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在张家口市召开启动会,该项目所产氢气经纯化后分三路向外输送,其中一路将与张家口市政燃气管网掺混,应用于民用灶具及HCNG汽车。

据悉,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向张家口市区输送氢气440万立方米,使天然气用量每年减少158万立方米,碳排放每年减少3200吨。

然而,放眼全国,天然气掺氢仍处于蹒跚起步阶段,面临着种种制约因素。

文丨本报记者 韩逸飞

01

改造成本高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数据,美国已有2500公里的输氢管道,欧洲已有1569公里的输氢管道,全球范围内输氢管道总计约为4500公里。相比之下,我国仅有100公里输氢管道。

氢能行业观察人士张松认为,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管道输氢基础建设投资高、管道复合材料依赖进口、应用场景不足等。

一位专家指出,目前,终端用户燃具多是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基础而设计,若直接将掺氢天然气作为燃料供应,终端燃具需要改造。另外,天然气管道输氢仅适用于城市管网,很难将其应用到长途运输的干线管网中,“天然气管道是一个复杂的大网,涉及上下游,如果为了长距离运氢而做出改造,成本更是巨大。”

02

实现盈利难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改造成本高外,就连最为基本的经济账,也很难算过来。

一位任职于新能源企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标方氢气的价格远比天然气的价格高,但是热值只有天然气的1/3,如果天然气管道掺氢,在终端提供同一热值,氢气的价格应该是天然气价格1/3。“也就是说,目前天然气门站价格在1.8元左右,按照1/3价格计算,氢气的价格就应该是0.6元,但这个价格甚至低于制氢的成本。减少天然气的运输量,花更多的钱购买昂贵的氢气而产生更低的热值,这让企业很难看到管道输氢的经济性。”

张松同样认为,最不可忽视的就是经济性。“当前,输氢管道改造建设投资花费巨大,同时维护难度系数高,所以,除了传统石化巨头有实力长期投资外,民营企业只好望洋兴叹,这就阻挡了部分燃气企业投资改造的热情。”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刘银河指出,除了经济性问题外,天然气管道输氢标准体系也尚未建立,而标准涉及面非常广,包括管道建设改造设计和施工、管道的安全规范以及行业检测。这会导致企业在管道改造时没有标准参照。

03

仍需机制引导

根据我国规划,到2030年,当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的时候,氢气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这时,天然气管道输氢优势可以通过规模化显现出来,其经济性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把经济性问题解决好,让企业有动力去做,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例如开展碳交易,将碳税的价格提升起来,利用氢气免交碳税的优势,提升氢气的性价比。”业内人士建议。

另外,还有专家指出,当前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成本比输氢管道的建设成本低很多,可以将部分用于输氢管道建设的资金作为补贴资金,鼓励企业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输氢,以提升企业的参与度。

刘银河认为,想要提升天然气管道输氢的经济性,还可以从终端加氢站入手。“目前佛山加氢站氢气价格为80元/公斤,如果在加氢站中建设一个小型的氢气转换装置,一方面将天然气管道运输过来的氢气进行分离,另一方面将天然气进一步转化制成氢气,如此算下来,就可减少短途输氢的成本,让天然气管道输氢更具备投资吸引力。”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