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气基”多能互补勾画杭州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作者:张金梦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在杭州绿色能源体验中心(下称“体验中心”)内,杭州市燃气集团最新推出的“燃气家居生活馆”吸引了诸多市民慕名前来体验,燃气饭煲、燃气烤箱、燃气干衣机、燃气空调......多种极具创意的家用燃气具在此集中亮相,勾勒出以天然气为主题的清洁能源新生活。

杭州绿色能源体验中心是杭州市燃气集团于2017年推出的全国首条“绿色能源之旅”中心站,旨在全面展现天然气知识文化,全方位、全流程展现天然气供应链条,普及建筑绿色用能体验。燃气家居生活馆之外,体验中心内专设的多种场景亦直观展示了城市燃气,及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相关技术与应用案例。

作为杭州市唯一一个向公众展示绿色能源前世今生的体验馆,目前,体验中心不仅是杭州市展现天然气供应全流程的重要窗口,更是杭州市首座以天然气为主实现100%清洁供能的建筑,其自身2万平方米的建筑用能成为了“气基”多能互补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

依托于该“气基”多能互补系统,体验中心已基本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应,大大降低了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所谓“气基”多能互补系统,即包括装机容量为125kW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制冷总功率1365kW的燃气热泵空调系统,两台额定发电功率为2kW的风力发电系统、光伏系统,以及一套太阳能光热系统。

系统为体验中心大楼供应所需电力、空调冷热及生活热水。据杭州城市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向东介绍,基于智慧化的多能互补能源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并网不上网的运行模式,优先使用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供电,根据项目的用能情况适时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做补充,必要时最后启用市电补充。

对于不同楼层,根据用能需求,采用不同的调控方案。如在采暖及制冷方面,体验中心1—2层,会优先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余热供应,不足部分由溴化锂空调机组直燃补足;3—7层,则会根据实际情况需求,适时开启燃气热泵空调;而在热水供应方面,建筑则会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其次利用发电机组的余热,再辅以燃气壁挂炉补充。

相关数据显示,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每年发电量可达到约28.13万kWh,可再生能源部分(包括光伏和风力)全年发电量约为2.83万kWh,全年制冷量约为95.08万kWh,全年供暖量约为38.98万kWh,全年供热水量约为1825吨。

通过“多能协同供应”“能源综合梯级利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三大系统联动下,体验中心节能率达18%,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5吨,减排二氧化碳163吨,减排二氧化硫1吨,相当于一年种植了8900棵树,同时可节省27%的能源费用,节能、减排、经济效果显著,为杭州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贡献了“气基智慧”。体验中心也因此连续三年荣获“杭州市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称号, 2019年还荣获“品牌杭州生活品质特别奖”。

当前,天然气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血液”之一,已经成为城市燃气、天然气发电和绿色交通领域的主力能源,据预计,到2035年、205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6200亿立方米、6950亿立方米,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与此同时,伴随着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日益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与日俱增,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间相互耦合系统的发展优势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凸显。

“以天然气作为基础保障,耦合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弥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实现对多种能源形式统一规划、分布开发,解决分布式能源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等问题。”黄向东指出。

“我们认为,以天然气为基础,结合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可以最优化利用本地资源,达到能源利用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黄向东进一步强调。

实践表明,通过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耦合利用,可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年平均综合利用率提高至100%以上。

据悉,在未来五年,杭州市燃气集团将基于现有分布式能源基础,重点在区域性科技园区、数据中心、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交通枢纽中心等场景,建设3—4个标杆性分布式能源项目,进一步深度开发分布式能源利用市场,并助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政策落地,实现省内乃至全国分布式能源的跨区域拓展。

分享到:

关键字:多能互补 分布式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