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势力的“爆雷”之声仍在耳边回荡,但造车注定是一场前仆后继的运动。今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向高端化突围之战枪声再起,包括东风岚图、上汽智己、长安X(暂未公布名称)等新高端品牌先后发布,掀起了由传统车企主导的第二轮新品牌诞生热潮。那么,这些姗姗来迟的新品牌,能否“后来居上”呢?
“国家队”集中入场
和2016年兴起的那轮由民间资本主导的造车新势力诞生潮不同,今年的这一波热潮几乎是由中国本土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主导,也就是俗称的“国家队”。
7月17日,东风公司全新高端电动品牌“岚图”及品牌LOGO在武汉发布,全新的岚图汽车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其首款车型为一款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将于2021年量产上市。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说,岚图品牌对于东风公司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是其品牌向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11月14日,在品牌日活动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宣布,长安汽车将联手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虽然新品牌的具体名称、股权结构、产品规划等信息并未公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新品牌将成为长安汽车向高端化发起冲击的突破口。
11月26日,上汽集团宣布,传言已久的L项目正式定名为“智己汽车”,它将以用户数据为驱动,瞄准高端智能纯电动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创始资金高达百亿元,优渥的出身使其一诞生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新一轮新品牌诞生热潮的出现,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汽车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向电动化、智能化和品牌高端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其次,特斯拉和蔚来等新势力品牌近来在市场层面和资本层面的表现给产业带来惊喜,也为其它新品牌展现了后发崛起的可能性。最后,今年来中国连续出台了碳中和目标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等,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也明确了转型方向,刺激新品牌的入局。
市场分析机构LMC 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告诉记者,“这也反映出传统车企的‘焦虑症’。今年来包括夏利、力帆、华晨等传统车企都陷入危机,如果他们不迎接转型,像新势力那样去竞争,高枕无忧的日子也会终结。”
像新势力那样去战斗
记者发现,第二轮新品牌诞生热潮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无一例外全部采用了独立的新品牌,这与此前传统车企更愿意使用与母公司产生关联的名称(如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等截然不同。
“在新的战场上,传统车企的母品牌形象固化,无法像新势力品牌那样给受众传递出科技、新潮的感知,可能已经是一个负资产了。因此,它们也需要用新品牌来重新定义自己,从而在竞争中与新势力平起平坐。”曾志凌说。
不仅如此,在孵化模式上,这一轮诞生的新品牌也突破了此前车企独自孵化子品牌的局限,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商业模式,引入了车企、互联网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政府等多元投资者。比如,上汽智己和长安未公布名称的高端新品牌,都引入了至少三方合资者。
IHS Markit大中华区轻型车生产预测经理陶杲告诉记者:“这种特殊的合作模式,能够分摊风险,集合各方优势,是一种值得探索的业务模式,这也恰恰是其他国际品牌不具有的优势。”但他也强调,由于协作不具有排他性,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共同合资后的各方如何更好地明确责任并团结一致,不形成内耗,也是摆在这些新品牌眼前的挑战。
此外,这些新品牌也都非常强调扁平化的管理架构,以期能像科技公司那样快速灵敏地应战。
“岚图一直采用扁平化的管理,大家的沟通效率和执行效率特别高。像我们研发团队里,会给大家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试错空间,技术人员平时有一个想法以后,直接就能把它去做出来,快速地去执行。”岚图汽车一位韩姓耐久可靠性工程师透露:“我们采用了互联网公司的OKR管理模式,这跟传统的KPI管理方法也有很大区别,通过让大家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评估是否达成,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会被‘绑住手脚’。”
“后来者”是否还有机会?
在几年前的风口正盛之时,中国市场诞生的新势力品牌多达400多家,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中国特色”。不过,在经历了残酷的淘汰赛后,悄然倒下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新品牌不计其数,市场也更加回归理性和高质量竞争。
“此前的新品牌确实抓住了最佳的战略机遇期,获得了先发优势。但是,汽车业是一个特别强调充分竞争的产业,市场既有刚性、又有韧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竞争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国家队’主导的新品牌入场时间是相对晚了些,但是不能说就没有机会。”付于武说,“我觉得这些高端新品牌的推出,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一件好事。”
确实,在新战场上,传统车企并不是完全处于下风,其也有自身的优势——专业造车经验、深厚的技术积淀、完善的零部件体系、充足的资金储备、丰富的合作资源等,都是其高端新品牌向上突围的基石。同时,传统车企也在转身拥抱新思维,比如岚图汽车正在探索“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创新融合发展思路。
“在消费者全面认可之前,领先的思维是突破重围的关键。思维领先的形式可以很多,比如技术领先,比如业务模式领先,再比如品牌形象的领先。我认为,当前的汽车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只要找到市场的痛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当然还要加上资本方的支持,新品牌一定还是有机遇空间的。”陶杲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