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我国能源结构将在2030年至2035年期间发生巨变

作者:郑青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0-12-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能源技术商业化将在2030年至2040年迎来大发展。

“能源转型的曙光已经出现,伴随着技术的颠覆性发展,转型只是时间问题。2035年是个重要的节点,值得油气公司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著名专家赵文智在12月10日举行的2021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说道。

赵文智指出,当前,能源利用低碳化的趋势已经出现,而且步伐明显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中占比从1965年的21%提高至2019年的40%;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进入快速发展期,近10年风能、太阳能年增长率分别达21%和50%。

近年来,各国纷纷提出减排计划。欧盟早就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英国近期宣布,计划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降低68%,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中国也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能源调查公司Rystad Energy今年11月称,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28年达到1.02亿桶/日的峰值,而此前预计为2030年达到1.06亿桶/日。在亚太地区,中国的石油消费峰值预计在2030年左右封顶,而印度的峰值将在2040年左右到来。

要达成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赵文智说,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就控温2摄氏度和1.5摄氏度对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测算,不论是在哪个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都将在2030年至2035年期间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依然艰巨。赵文智指出,能源转型意味着油气的减量消费,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油气公司与新能源利用赛跑,加速资源发现与利用的节奏,是应对转型挑战的有力工具。在他看来,在全球范围内,能源技术的商业化将在2030年至2040年迎来大发展。

为了说明能源技术的发展,他举了三个例子:第一,宁德时代开发出了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实现16年超长寿命或行驶200万公里,成本只增加10%。第二,特斯拉6月22日宣布开发了一种新锂离子电池,充电次数可超过4000次,行驶寿命可以超过100万英里(161万公里),已具备量产能力。第三,以色列StoreDot开发出石墨烯“闪充”电池,5分钟就可以为一辆车充满电,续航480公里,已达到批量生产能力。

对于中国的能源转型之路,赵文智强调,油气公司应该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利用各种新技术加速智能化进程。他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四个方面的变化,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他指出,国外油气企业已经通过与IT巨头联手,在相关领域密切合作,推动油气公司数字化转型。比如,贝克休斯和英伟达合作,利用AI和GPU技术加速对油气行业海量数据的实时提取,大大减少石油勘探、开发、运输、加工、分发的成本。BP建立了人工智能公司,通过BP提供的地球物理、地质和油藏信息创建独特的“知识体系”,用于提高油气发现成功率和效率。哈利伯顿公司与微软达成战略协议,共同推动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可实现钻井和油气生产过程优化,大幅降低作业成本。道达尔和谷歌云签订协议,二者将联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全新智能解决方案。

“据《展望》预测,到2025年,油气行业将有25%的增长、三分之一左右的成本削减通过智能化途径实现。”赵文智表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下,很多变革性的技术将深刻影响能源领域的未来,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储能技术以及基因储能技术等。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