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2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
白皮书全景介绍了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成就,全面阐述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目标路径日渐明晰的当下,白皮书的发布被外界赋予了更多的期待与关注。
身处我国经济社会深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转型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能源转型的不断加快与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应如何兜底保障能源发展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30·60”目标下,我国又将如何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针对舆论关注热点进行一一解答。
加快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确保能源安全供应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品种多,体量大。
白皮书指出,我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跟得上、能满足,而且要提品质、增效果。”章建华指出。
面对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向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挑战。
“我国持续扎实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赵辰昕指出,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我国加快建设煤炭、电力、天然气产供储销建设。
在煤炭方面,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化煤炭运输通道体系,持续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在电力方面,建立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协同发展多元化电力生产体系,增强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稳步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高消费侧电气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推动增储上产,稳定进口供应,推进储备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我国将加快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健全能源储运调峰体系,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章建华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30·60”目标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时间表。
下一阶段,首先要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兜底保障;二是要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三是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切实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加快能源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
章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能够达到4.6亿千瓦,距离到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每年还将有很大增量。“下一阶段,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是消纳。”
朱明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十四五”时期,一方面将加快构建智能化的电力调度交易和运行的机制,切实提高系统的灵活性,着力释放需求响应潜力,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评价考核,从增强调节能力、健全市场机制、创新消纳模式、加强消纳监管等方面推动形成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和碳市场建设,以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
白皮书显示,能源的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24.4%,折算下来节约能源超过1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同时,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赵辰昕表示,下一阶段,我国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以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
据章建华介绍,能源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即进一步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实施惠民利民工程,深化能源改革,健全能源法治体系,以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
作者丨王怡 伍梦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