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2000吨压缩氢船规范完成 已提交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CHC氢能大会 发布时间:2020-12-29 浏览:

GEV(Global Energy Ventures)和Capilano海事设计公司已经完成了2000吨压缩气态氢船——C-H2的船体规格和总体布局图。一项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已经提交,涉及到海洋储存和运输氢的设备。正在与美国船务局(ABS)进行磋商,以获得C-H2船的原则批准(AIP),计划于2021年1月1日进行。

一旦完成AIP,建造和运营这艘船的工作就会启动。建造方将继续与GHD合作,对C-H2的供应链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比较气态压缩、液化、或以氨的形式运输的各种运输方式。执行董事Martin Carolan评论道:“GEV很高兴向股东和不断增长的氢工业提供最新信息,包括我们的专有船的详细规格和公司新的C-H2船的总体安排。C-H2船的设计是我们团队在Capilano造船公司的支持下进行的工作成果。今天发布的C-H2船舶规范将支持我们进入海洋氢运输,并在全球氢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气态压缩技术是一种现有的储存和运输氢气的解决方案,加上公司专有的C-H2船设计,在压缩/装载、运输和卸载的开发和实现上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C-H2供应链还将在内部燃料使用和零排放方面提供绿色、节能的解决方案。”

“公司还提交了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保护迄今为止相关开发所得的重要知识产权,并继续保持我们在海洋压缩气体船舶(包括CNG)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C-H2船舶规范

GEV独特的C-H2船具有2000吨的大型氢气运载能力。这艘船将是在氢生产者和客户之间建立经济、节能的海上链接的关键。

C-H2供应链的应用将适用于全球多个正在建立氢经济的市场。

C-H2船的主要规格如下:

密闭系统由两个大型(直径20米)储罐组成,这些储罐包含在船体内,可以在3,600 psi(250 bar)的工作压力下存储环境温度的氢气。存储容量为2,000吨氢气。C-H2船的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示范中试规模的出口项目。设计用于存储氢的钢罐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氢分子太小,会进入钢结构,久而久之会导致钢脆化。避免氢脆的一种实用方法是提供一个衬套,以防止氢渗入到钢中。大储罐意味着它需要分层建造。不锈钢将用作最内层,耐氢脆,周围有六层韧性高强度合金钢,以满足强度和疲劳要求。由多个离散层制成的储罐有一个显著的优势:若在其中某一层产生裂纹,不会影响到相邻的层。随着燃料电池和氢内燃发动机的飞速发展,GEV计划使用安全储罐中的氢为船舶提供燃料,从而提供一种“零碳”运输解决方案。

密闭系统由两个大型(直径20米)储罐组成

C-H2船申请了美国临时专利

该公司已经在美国提交了一项关于海洋储存和运输氢设备的临时专利申请。申请临时专利是为了保护在支持美国船务局(ABS)批准程序的设计工作中产生的多种想法。发明人是GEV加拿大的首席技术官,John Fitzpatrick。在未来12个月,该公司将与顾问一起就详细的申请文件展开工作。

随着C-H2船规范的完成,该公司仍在按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的ABS船级认可,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原则上批准(AIP)。AIP的实现将是推进C-H2船技术可行性的关键一步,C-H2船将是第一艘用于海上大规模运输氢气的船。

在成功完成AIP之后,该公司将开始与合适的造船厂讨论成本和建造进度的预算。

C-H2的下一个开发阶段将包括进一步的工程和设计工作,同时进行原型测试,目标是在2022年上半年获得ABS完整设计等级的批准。

一项比较氢供应链的研究

该公司正在利用C-H2船的设计和供应链进行氢气海运模式的研究,并已指定GHD提供氢气海运关键供应链的分析。这项工作将包括一项技术经济评估,包括气态压缩(C-H2)、液化(LH2)和氨(NH3)的估计能源需求,以每年向不同的市场距离(从澳大利亚到新加坡/日本/韩国)出口氢(5万到40万吨/年)。

GHD的研究团队将包括技术、物流和拥有模拟建模经验的人员,他们曾参与澳大利亚氢项目的研究。

该项研究计划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

海洋氢运输使用气态压缩供应链的优势在于:

−相对简单的C-H2供应链

−C-H2供应链的能源效率较高

−压缩/解压的成本较低

−可使用现有的技术

(原文来自:GEV 全球氢能网、中国新能源网综合)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