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的气候雄心大会上,中国立下宏伟目标,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重信守诺的中国,再次展现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以及从绿色发展中寻找机遇的新思路。
更大的目标,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信心来自哪儿?必然是科学的决策和创造性的应对。国家电网作为国家能源骨干型企业,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这一年,国家电网持续优化电网布局,一系列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项目落地——
风起张北,可持续的冬奥令人向往。6月29日,±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投运,张北的风、光化作绿电,被成功接入北京电网,送至冬奥场馆。
绿动雄安,赋能未来之城绿色发展。8月29日,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每年70亿千瓦时以上的“风光”绿电直送雄安,促进形成京津冀绿色能源协同发展新模式。
藏电外送,世界屋脊的清洁能源奔向全国各地。11月20日,“2021~2023年61亿千瓦时西藏清洁能源消纳框架协议”签署,未来三年,西藏的水电、光伏将沿着雅江直流、青豫直流等多条特高压输电工程,送至中东部地区11省(市)消纳。
当创新与绿色“牵手”,必然擦出更多火花。
这一年,国家电网用改革创新、技术创新的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看技术,电网人攻克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控制关键技术等一批新能源消纳“卡脖子”技术,推动储能、电网实时调度、虚拟同步机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增强了电网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适应能力。看建设,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4交4直”特高压工程稳定输送清洁电能,调峰电源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看机制,国家级北京电力交易平台和27个省级电力交易平台建成投运,省间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营,6家省内电力交易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市场里流动的清洁能源交易品种更新、更多。看服务,新能源云平台全网上线运行,超过180万座新能源电站享受到消纳分析、建站并网、补贴申报、交易结算等一站式服务。
不简单走老路,必然成就新高度。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清洁能源(包括水、风、光、核)累计并网装机容量6.2亿千瓦,居全球各大电网首位,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3%。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更加深了绿色复苏的现实意义。
这一年,国家电网一系列项目工程,在推动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同时,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工人返岗就业,在稳投资、稳就业、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色复苏有了新动力,清洁能源惠民利民的故事也不断发生。
河北张家口崇礼区下四杆旗村,电采暖用户张占峰享受到了比低谷电价还要低的取暖电价。灵活的市场交易机制下,取暖用户挂牌购电,发电企业摘牌售电,张北草原上的风机每一次转动都有了更大效益。
四川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川藏公路318国道上,47台充电设备接入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电动车可以放心地跑起来。
三峡坝区宜昌旅游码头,悠扬的船笛声伴着江风缓缓飘来,靠岸的客船亮起灯光,客运码头连成一条长长的光带,凝结起“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胜景。
电能替代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在北京城区,燃煤污染少了,蓝天数量更多了,生态环境逐年向好,珍稀候鸟扎堆驻京歇脚。在山西晋中,太谷工业园的烟囱不再冒黑烟,120余家玛钢企业完成从燃煤冲天炉向中频炉的设备改造,生产线里流淌着电炉熔化的铁水。在江苏南通,五山景区外江面再现江豚戏水,市区沿江码头上,船主使用岸电像使用支付宝付款一样普遍。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节能减排亦是如此,不能靠单打独斗完成。
这一年,国家电网推进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为工厂、住宅、道路交通提供“电为中心、多能互补”的用能整体解决方案。刚刚开通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6个站房和4个区间段4000多个采集点的所有用能数据都被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精确采集,进而深入分析,智慧管理。在天津北辰区大张庄和滨海新区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进行实时转化,让城市变得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
绿电赋能,打造绿色梦想,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