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天赐高新:信披涉嫌造假 募投项目前景未卜

作者: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2-05-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天赐高新主营产品包括日用精细化工品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有机硅材料等三项,日用精细品占营业收入的50%以上,而公司此次四个募投项目,却主要投向了公司第二大类业务锂电池。其中6000t/a锂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项目(二期)计划投入募资近1.1亿元,另一项目1000t/a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项目耗资7477万元,而与另一主营相关的水溶性聚合物树脂材料项目及研发中心总计投入不过8083万元。
 
    主要认为天赐高新信批里主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数据严重不符。除此之外,其募投项目、关联交易、安全环保方面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募投项目不稳定,新增产能“难消耗”
 
    天赐高新主营产品包括日用精细化工品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有机硅材料等三项,日用精细品占营业收入的50%以上,而公司此次四个募投项目,却主要投向了公司第二大类业务锂电池。其中6000t/a锂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项目(二期)计划投入募资近1.1亿元,另一项目1000t/a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项目耗资7477万元,而与另一主营相关的水溶性聚合物树脂材料项目及研发中心总计投入不过8083万元。
 
    尽管锂电池材料类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高,但该业务的增长却波动很大。被天赐高新誉为报告期内增长最快的业务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2011年增速较2010年下降将近20%,出现了大幅度滑动,同时有媒体也指出,2009至2011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也波动极大。公司本部原有1000t/a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2009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3.7%,而到2010年激增为94.7%。随后,公司6000t/a锂电池和动力电池一期项目于2011年3月投产,计划最终形成配比220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以建成当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计算,新增1540吨电解液生产能力。而公司2011年产量为1687吨,以新增后基数计算,产能利用率仅为66.4%,较2010年又大幅下滑。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在现有的产能没有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天赐高新又扩充新的产能,新增产能能否消化令人堪忧。
 
    信披涉嫌造假,关联交易显现
 
    在天赐高新2009年锂离子电池材料销售前十大客户中榜上无名的万向电动汽车,而到了2010年,却突然成为该类产品第一大客户,并且在2011年继续蝉联“冠军”。而巧合的是,正是2010年,通联创投入股成为天赐高新第二大股东。招股书中称:“通联创投成为公司股东后,对公司治理结构、电池材料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万向电动汽车亦是以982.88万元的销售额保持分类第一大客户的地位。究竟万向电动汽车与天赐高新有何关系,使得万向电动汽车对其“照顾有加”。
 
    招股书显示,通联创投为天赐高新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87%。通联创投的控股股东——通联资本的股东为自然人管大源和鲁伟鼎,持股比例分别为95%和5%。而天赐材料的大客户——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为万向集团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鲁冠球,即鲁伟鼎之父。目前管大源担任万向集团的副总裁,鲁伟鼎担任万向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其中,鲁伟鼎还任浙江万向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由此可见,天赐高新与第二大股东通联创投的关联方存在,或存在关联交易,涉嫌利益输送。
 
    而在天赐高新的招股书中,公司称“主要关联方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在公司前五大客户中没有任何权益”,“通联创投经营业务与公司显著不同,报告期内,未与天赐材料发生关联交易”。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或已涉嫌虚假陈述。 今年天能科技,就因信披造假IPO夭折。
 
    安全环保成“软肋”
 
    2011年12月5日下午,九江天赐厂区内的发烟硫酸储罐因冬天低温导致结晶物堵住呼吸阀,操作工打开伴热管加热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储罐内压力升高,顶盖冒顶,发生三氧化硫气体外泄事故。据媒体报道,此次事故造成20吨硫酸泄漏,给鄱阳湖生态带来严重威胁。处于鄱阳湖附近的九江天赐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随着国家环保治理的不断深入,未来政府对精细化工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公司不但需要为此追加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会相应提高,甚至会导致企业产业布局的调整,甚至存在关闭停产的可能。
 
    天赐高新此次募投项目也是投资于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公司已经有安全事故的先例,公司此次募投项目为高危行业,杜绝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更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

关键字:天赐 高新 锂电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