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油气资源国涉足氢能的优势与挑战是什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2021-01-03 浏览:

近两年,氢能成为能源领域的“宠儿”,从长期看,氢能将是全球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将升至18%,氢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

一些主要油气资源国纷纷将目光投向氢能:

在中东地区,沙特宣布将成为全球最大氢出口国,阿联酋也称正在制定氢能发展路线图;

俄罗斯表示将在全球氢能市场占据领导者地位。

作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的澳大利亚更是早在2019年就出台了氢能国家发展战略,寻求在全球氢能市场中抢占先机。

这些油气资源国涉足氢能的出发点何在?具备哪些优势,又将面临何种挑战?

出发点:开拓出口市场或推动自身经济转型

具体来看,油气资源国发展氢能的出发点不同,俄罗斯提出氢能发展规划主要受出口市场转型影响,沙特、阿联酋发展氢能的初衷是减少油气经济依赖,而澳大利亚则是兼具开拓出口市场和自身经济转型的双重需求。

出口市场转型倒逼俄罗斯提出氢能发展规划。波兰东方研究中心(OSW)认为,欧洲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场,欧盟能源转型使俄罗斯对氢能的兴趣增加。

俄气公司预计,2050年欧洲氢能市场约为1540亿欧元。通过改造现有天然气管网,可使氢气成为继天然气之后,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又一种重要能源,保住俄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俄罗斯出口中心德国代表处主任尤里·斯捷岑科指出,欧洲终将实现向氢能源的过渡,俄罗斯越早参与氢能发展进程,就越有可能从中获得经济回报。

中东国家发展氢能为减少油气经济依赖。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中东室主任尚艳丽认为,中东资源国日益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寻求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努力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沙特进军氢能源的计划是其“2030愿景”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其对石油收入的依赖。同样,阿联酋也在寻求发展多元化经济。

在阿联酋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中,其战略目标是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比重将从目前的25%提高至2050年的50%,未来的30年里,因发电引发的碳排放将削减70%。

澳大利亚兼具开拓出口市场和经济转型需求。目前,澳大利亚每年从向亚洲出口煤和LNG中获得700亿澳元的收入。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澳大利亚煤炭和LNG的主要进口国,已经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氢能发展战略,希望通过与澳大利亚合作的氢能供应链项目(HESC),为其提供一条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可行路径。澳大利亚希望借此机会,不仅成为亚洲国家的氢能首选供应商,还能实现依赖化石燃料的本国经济多元化。

“大玩家”发展氢能具备哪些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油气资源国发展氢能产业具备诸多优势,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氢能市场的大玩家。

首先,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低廉。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开采成本低,可生产蓝氢。此外,俄罗斯核电产能过剩,可在科拉核电厂和列宁格勒核电厂建造氢能处理工艺中心,生产黄氢。

根据Energy Net的预测,2020-2025年俄罗斯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3.38美元/公斤)生产氢,并在全球氢能市场占据10%-15%的份额。尚艳丽认为,中东地区日照充足,沙特和阿联酋等国能以相对较低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制造价格具有竞争力的绿色氢。澳大利亚更是拥有大规模制氢所需的风能、太阳能、褐煤等资源。

其次,氢工业与油气工业具有相似性,油气资源国可借此构建氢全产业链。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管网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境内共有输气管道超过17万千米,配气管道约70万千米,地下储气库20余座。

未来,俄将通过长输天然气管网向欧洲和亚洲出口数千万吨氢。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煤炭产业链条,完善的天然气生产、液化及运输等基础设施和强大的技术和专家团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来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链条。

尚艳丽介绍,中东国家石油公司已经在发展氢能相关技术。据了解,ADNOC通过旗下天然气厂、电站捕获二氧化碳,预计到2030年该公司CCUS容量至少能增加5倍,这将为阿联酋蓝氢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油气资源国具有市场优势。欧盟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既是油气消费大国,又是未来氢能需求的主要地区。欧盟委员会预计,氢能占欧盟能源消费的比例有望从目前的2%上升至2050年的13%~14%,俄气预计,2050年欧洲氢能市场约为1540亿欧元。

亚洲国家的氢能需求也十分可观,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预计,到2030年,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氢进口需求将达99亿澳元。俄罗斯具有紧邻欧洲和亚洲两个全球主要氢销售市场的地理优势,澳大利亚完善的能源贸易关系使其在面向亚洲出口方面具备有利条件。

油气资源国发展氢能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国家对于发展氢能的动力和激励措施不足。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能源中心高级分析师尤里·梅尔尼科夫指出,由于俄罗斯尚未出台到2050年的减排计划,政府没有动力向氢能领域提供大规模支持。

在商业层面,俄罗斯对“低碳”氢的需求为零,企业不知如何构建低碳制氢项目。俄罗斯联邦发展氢能的真正动力将来自贸易国的征税——即对进口自俄罗斯的油气、煤炭和金属征收高碳税。

尚艳丽认为,目前,中东国家氢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仅仅表明了将发展氢能的计划,并未出台细致的发展规划,且缺乏审批和实施氢能项目的监管政策,或为沙特、阿联酋等国发展氢能带来挑战。

二是现阶段氢气使用技术须突破一系列瓶颈。俄罗斯计划通过天然气管网掺氢、改造现有天然气管道建立氢气管网,出口至欧洲,但管道掺氢输送的具体方案还有待研究。

圣彼得堡矿业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利特维年科表示,在俄罗斯,关于氢对金属影响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氢的应力腐蚀对于天然气管网掺氢构成挑战。由于应力腐蚀,俄气已经更换了超过5000千米的大口径天然气管道。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氢能供应链试点项目(HESC),计划将褐煤转化为氢出口至日本,需要在提取氢的过程中封存二氧化碳,但全球只有极少数商业上可行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设施,如何将CCS技术和煤制氢进行有效结合,目前仍在探索中。

三是绿氢产能有限。俄罗斯氢能产业链将由俄气、俄原子能公司两家传统能源企业主导,制氢倾向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蓝氢和通过核电水解得到的黄氢,澳大利亚制氢主要通过褐煤气化,得到灰氢。在一定时期内,上述资源国的绿氢产能有限。

以俄罗斯为例,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副主任阿列克谢·格里瓦奇认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氢能战略目标是完全改用绿氢,这意味着必须通过电解水、风光发电和生物质燃烧获得,蓝氢在未来并不能够满足能源伙伴的需求。俄罗斯水力发电并无剩余产能,且风光发电在俄罗斯所占份额很小,尚未出台大规模的发展计划。未来10-15年,俄罗斯缺少绿氢的主要来源——“绿色”能源。

总之,虽然各国处于不同目的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的目标,且具有资源、产业链以及市场优势,但都面临一些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问题和挑战。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还需依赖制氢、储氢环节的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推动。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