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金属板电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大连神通模具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了金属板高精密加工难题,开发出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提升至每升4kW/L,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技术采用的不锈钢双极板,和国外一些车企采用的钛金属双极板比较,技术难度更高,但成本大幅下降,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高工氢电了解到,当下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双极板主要包括石墨板、复合板、金属板三种技术路线。基于体积小、耐低温、成本低等优势,金属双极板路线近年来成为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厚度仅为1毫米左右的金属双极板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流道,精度达到微米级,氢气、氧气、冷却液就在这些流道里传输,发生奇妙的电化学反应。如何在毫米级的金属薄板上精密加工出微米级精度的流场,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难题。
大连化物所的此次突破,一方面得益于与大连神通模具公司的合作,突破了金属板高精密加工工艺。大连神通模成立于2003年,公司主要从事模具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热固热塑制件加工,经销模具材料、标准件等业务,在精密模具制造方面有较深的经验积累。
另一方面,与大连化物所深厚的技术积累分不开。作为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大连化物所是我国最早开展燃料电池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截至目前,大连化物所已获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电堆系统等方面的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主导制定了半数以上的燃料电池国家标准,为推动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除了推进产品的技术研发,大连化物所在推进燃料电池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017年,大连化物所将基于薄层金属双极板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专利技术许可给安徽明天氢能公司实施。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明天氢能金属双极板冲压、双极板激光焊接、双极板涂层生产、膜电极生产、电堆组装测试等整套金属板电堆自动化生产线建成。
2019年10月,大连化物所与阳光电源成立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双方在先进PEM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与电解制氢融合、制氢系统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2019年10月,大连物化所与科恒股份签署《燃料电池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就双方在燃料电池项目设备研发、业务开展等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研发质子交换膜涂布设备。
2020年10月,大连化物所与爱驰汽车签署关于甲醇氢燃料电池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甲醇燃料电池的市场研发与车上应用展开深度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产学研”合作,大连化物所将其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基础研究同产业应用相结合,在推进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