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短短几周内横扫全球,至今世界仍在疫情阴霾笼罩之下。彭博新能源财经不断收到疫情对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的影响的问题。我们调整了研究计划,密切追踪各项指标,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提出疑问。疫情会导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出现倒退吗?
2020年4月,我们怀着乐观的心态写道,尽管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面临挑战,但2020年到2030年仍可能是气候行动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可再生能源、交通电气化和其他尚处早期阶段的技术发展都将大幅提速。
艰难的一年刚刚落下帷幕,乐观的情绪似乎逐渐升温。
对气候变化治理保持乐观态度的四个理由
在这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中,气候治理方面出现了四个积极的信号。首先,在疫情的直接冲击下,我们迎来了短暂的窗口期。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美国2020年的排放量可能会下降9%,这意味着唯一一个退出《巴黎协定》的国家突然(尽管是暂时的)回到了巴黎协定的目标减排轨道上。当然,不仅是美国出现了新冠所致的减排,全球范围内都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意外减排也不仅出现在2020年。现在看来,V型复苏是不可能的,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11月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NEO 2020),疫情的长期经济影响可能相当于目前至2050年间2.5年的减排成果。如果航空业复苏缓慢,新冠所致减排量可能更大。
但我们不能因此得意忘形:新冠所致减排量以全人类的巨大痛苦为代价。诚然,意外实现减排令人欣喜,但我们无疑不愿承担如此沉重的代价。
其次,疫情并没有让清洁能源转型脱轨。尽管电力、天然气、煤炭和石油行业都受到冲击,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照常运转,市场“照常增长”。本文执笔之际,我们在疫前提出的预测“2020年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可能创下历史新高,突破200GW”很可能成为现实。就连屋顶光伏都表现喜人,逆转了年初的颓势。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增长28%,增速超过我们的疫前预测,欧洲市场销量创下新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是主要动力,但其他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与预测大相径庭。“照常增长”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后文将展开讨论),但至少低碳技术经受住了风暴的考验,我们应当认可清洁能源各领域发展的动力和韧性。
其他指标显示,今年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也不断向前,没有后退。欧洲的碳价处于每吨32欧元左右的历史高位。截至12月初,彭博新能源财经跟踪到的企业清洁能源采购规模略超过2019年的水平。2020年全年ESG基金的资金流入规模屡创新高,这也是疫情当前投资者对增强投资组合韧性的需求的直接体现。
企业低碳转型目标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所提升,其他间接排放目标、净零排放承诺、企业所在行业数量都超出历史水平。(彭博新能源财经用户可以在网络或终端上查看这些指标)。
第三,疫情早期 "更好地重建 "(build back better)的呼声所需的建设资金逐步落实。彭博新能源财经"绿色政策追踪"系列报告发现,迄今为止,国家和地方政府"绿色"纾困资金拨付规模达1720亿美元,重点扶持交通电动化、清洁化转型;能效提升;清洁电力和氢能等领域。今年的拨款规模与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绿色纾困政策承诺的拨款规模相近,而当时这部分资金在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和吸引私人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危机再临,部分大国推出绿色纾困计划。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资金来自绿色经济刺激获批的欧洲国家和韩国,日本也将迎头赶上;美国和澳大利亚仍无实际举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预计近期就能通过,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将再添6000亿美元。
一切尘埃落定后,全球低碳转型相关领域可能流入近1万亿美元的疫后经济刺激资金。在没有疫情的平行宇宙中,很难说有多少低碳转型资金能落到实处,但肯定达不到现实世界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