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窗口期:2020年危机与转机(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发布时间:2021-01-05 浏览:

最后,2020年众多国家纷纷加快气候治理脚步,许下净零排放承诺,2020年12月12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便凸显了这一点。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重申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或许是五年前《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最重要的进展。2020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第75届大会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标,当时的承诺如雷贯耳、铿锵有力,不但对各发达国家施加减排压力,也鼓励各国提出更高的气候目标。几周后,日本和韩国也相继作出零碳排放承诺,实属意料之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十分令人鼓舞:阿根廷表示将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提出,巴基斯坦不再新建燃煤火电,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60%(可能指发电量占比);欧洲理事会批准了欧盟到2030年减排55%的目标;英国提出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承诺到203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68%(欧盟和英国的目标都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计划提出美国的净零排放目标,若民主党能拿下佐治亚州的两个参议员席位,美国或许能更快地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目前全球提出“有一定可信度”的净零排放目标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4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给出的数字更高,但很可能将还在讨论设定类似目标的国家也考虑在内)。

也就是说,2020年我们才开始真正领略到《巴黎协定》的绝妙之处:促使各国建立长期共同目标,而非强制性要求共同牺牲。所以,在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经济体宣布退出时,《巴黎协定》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没有在僵硬的、相互依存的义务重压之下分崩离析,反倒为各国创造了条件,让各国能够根据局势变化提高气候目标。技术降本速度超出预期、气候问题相关灾害层出不穷、公民迫切要求政府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各国在巴黎协定特有的框架下上演减排竞赛。

2020-2030年减排措施实际落地是关键

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但全球整体而言,我们在气候治理方面已经落后。2020年反倒给了我们重整旗鼓的机会,但这个窗口期不会长久。事实上,2020年或许是全球回到 "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 "正轨的最后机会。各国政府的疫后举措将为未来十年的发展定下基调,到2030年,我们就能明确知道温升能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减排窗口期给我们带来一大优势:觉醒。发达国家有30年的时间实现净零排放。从2050年倒着推演,我们很容易就能算出未来十年内必须实现的目标。

而目前的问题在于,公共和私人部门能否切实采取行动,确保2030年前实现我们必须达成的目标。

英国的例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碳中和实践的国家,就气候相关问题设立了独立咨询机构气候变化委员会,为政府的减排战略提供政策建议。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最新建议是,以已纳入立法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为前提,要求英国在2030年前实现清洁电力占比87%、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97%(后者与政府2030年前逐步停止燃油车销售的政策是一致的)。

将上述目标与我们的预测比较一下,就能看出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NEO 2020报告的经济转型情景下,若无进一步清洁能源政策支持,到2030年英国零碳发电量占比能够达到90%,超过了气候变化委员会定下的目标。然而,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新能源汽车展望基准情景下,若英国燃油车禁售令目标未能实现,2030年乘用车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仅42%。也就是说,上述目标中的实现的难度不一。

欧洲

同样,欧盟委员会的影响评估显示: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需达到65%,才能实现减排55%的目标。NEO 2020报告经济转型情景中,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可达63%,距离65%的目标很近。另一方面,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表明,目前,2030年乘用车新车销量新能源渗透率只需达到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就能够满足欧盟的汽车碳排放标准。随着减排55%的目标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明年汽车碳排放标准预计将进一步收紧,乘用车新车销量新能源渗透率预计被推高至60%以上。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因此,欧洲需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燃油车禁售计划。彭博新能源财经不久后将发布不同政策情景下的欧洲减排前景相关报告,敬请期待。

全球大趋势

彭博新能源财经NEO 2020报告也提出了与《巴黎协定》一致的全球减排途径。在结合快速电气化、清洁电力和氢能的加速减排情景下,全球温升可控制在1.75摄氏度左右。加速减排情景下,2021年至2030年间,全球风电、光伏新增电源规模近6900GW,年均新增690GW;到2030年,氢气年产量达7300万吨,若仅利用清洁电力电解水制氢,则需部署近900GW的电解槽(以及额外1300GW的风电和光伏电源)。

与 2020年的"照常增长"情景相比,加速减排情景的减排速度有多快?如前所述,202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电源部署规模在200GW左右,不到未来十年所需部署速度的三分之一。若按NEO 2020经济转型情景的轨迹发展,年均风电和光伏电源新增部署规模将达270GW。但即便如此,也远不足以实现减排目标。

2020年氢能发展规划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欧盟计划到2030年部署40GW的电解槽,是目前全球氢能发展规划中规模最大的。全球范围内,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氢气项目数据库中目前跟踪到的符合收录标准的待建项目仅17GW。理想和现实间仍有较大的差距。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总而言之,2020年是动荡的一年,但我们也有好几个理由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感到乐观。我们当拥抱2020年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各国政府和行业领袖们的雄心壮志。

但机会之年转瞬即逝。如果说2020年是我们仰望星空、不断提高气候目标的一年,那么在2021年将是我们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并不断前进的一年。

气候变化无疑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全球性挑战。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期发表的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众多难题,详情请见《别乐得太早——世界能源转型面临的风险》和《大国竞争时代:低碳革命如何推进》。

分享到:

关键字:气候变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