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核电2020:欢迎进入“国产三代”时代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1-01-07 浏览:

eo记者 刘文慧

编辑 冯洁

2019年,沉寂近三年的核电领域终于迎来新的项目审核,荣成国和示范、漳州核电和惠州太平岭核电相继开工。2020年,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在9月迎来开工核准。

就这样,在“十三五”中后期,中国核电迎来“国产三代”时代,“华龙一号”首堆并网更是其中标志性事件。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意味着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首次实现并网。而海阳核电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厂二期开工,机组在保持国际领先水准运行的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改造供热,展现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实力。

在核电项目、技术格局变更的时候,核电投资控股模式也迎来新变化。在海南昌江二期项目中,华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将以51%股比实现控股,成为第四家控股商用核电站的能源央企。对于其他希冀控股核电项目的能源央企而言,这释放了重要的信号。

“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电力行业指明发展的大方向。作为“零碳”能源,核电行业2020年在技术、项目、投资管理模式齐齐做好准备,静待未来的各种可能。

首堆并网,华龙已成规模

2020年11月27日0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经现场确认,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运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最短建造工期。

中核集团官方介绍,“华龙一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和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另外,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

与美国西屋AP1000、法国法电EPR等其他三代核电技术相比,“华龙一号”2015年5月7日开工,历时67个月,创造了三代核电首堆最短建造工期的记录。

核电项目前期投资大,工期对造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前,AP1000、EPR技术在中国的项目由于内外部等多种因素影响,工期远超预期,示范机组上网电价较高,令电力行业质疑核电竞争力。而“华龙一号”首堆工期可控,提振了行业对于三代核电经济性的信心。

事实上,“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初步实现规模化在建。

在福清5号机组之外,中核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建,其中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2号机组已于11月底正式开始装料。

拥有“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还有中国广核集团,其“华龙一号”首堆工程为广西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只是,关于该机组的最新消息止步于2018年:2018年5月23日,3号机组穹顶吊装完成,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同年1月29日,机组首台反应堆压力容器完成制造。

不过,近两年,新核准的核电项目中也有中广核的“华龙一号”项目,包括2019年的惠州太平岭项目和2020年的苍南三澳核电。

2021年,中国国内最多或将有13台“华龙一号”机组同时在建。

核能供暖,国家电投技术实力凸显

山东海阳核电是国家电投集团第一个控股核电项目,采用AP000三代核电技术,2019年初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

在2019年,国家电投在已建成机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冬季供热,起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面向公司员工倒班宿舍、海阳部分居民小区在内的70万平方米供热。据测算,核能供热项目首个供暖季累计对外供热28.3万GJ,节省标准煤9656吨,减排烟尘92.67吨、二氧化硫158.9吨、氮氧化物151吨以及二氧化碳2.41万吨.

经过首个供暖季的检验,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系统设备运行正常,用户反馈良好。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公布了2019年世界核电WANO综合指数排名,在世界403台参与评价的核电机组中,海阳核电1号机组获得满分100分,与其他63台核电机组并列世界第一。

2020年11月25日,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在海阳核电开工,该项目将于2021年建成,实现海阳城区核能供暖“全覆盖”。二期450万平米供热项目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道隔离、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

供热项目主要的技术团队来自国家电投山东核电和国核电力院、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哈汽研究院。虽然海阳核电采用的是AP1000核电技术,但其供热改造的技术力量组成和效果,证明了国家电投技术研发团队已成功实现对AP1000技术的消化吸收,更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改造,凸显国家电投核电相关队伍的技术实力。

除此之外,11月25日,海阳核电水热同传创新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为核电站宿舍区近2千人同时供热供水。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个水热同传工程实践,将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淡化海水加热至85摄氏度,利用一根管道送到用户端,再进行热水分离,热量进入热力系统,放热后的水进入供水系统使用。示范供能面积1万平方米,每日可提供饮用水180吨。

“国产三代”的内涵因此得到延伸:不只是技术堆型实现国产化,而是整个国内核电技术队伍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破局者华能:控股昌江核电二期

2015年,在原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重组为国家电投后,国内拥有核电项目控股资质的只有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三家央企。其他发电集团只能通过提供厂址、参股的方式参与核电投资。

2016年9月,《核电管理条例(送审稿)》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国家对核电项目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实行准入制度。但在发布送审稿后,相关政策再无新的进展。

这一局面在2020年打破,而破局者是华能集团。

2020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会议核准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表示,昌江核电二期项目由华能海南昌江核电有限公司担任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主体。项目得到核准,标志着华能正式成为中国第四家具备控股建设大型压水堆项目资质的核电集团。

相较于拥有自己研究院和堆型技术的前三家核电企业,华能的优势在于集众家所长。除了昌江核电二期,华能也控股了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并网目标为2021年11月。另外,华能还参股了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项目和上述海阳核电项目。

华能的破局,给其他希望控股核电项目的能源国企带来希望。以大唐集团为例,大唐是在华能之后第二家成立核电专业子公司的企业,其在辽宁、广东、江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列入了规划的重点论证厂址目录的厂址。2016年底,大唐核电出资4700万,以47%股比控股福建宁德第二核电公司,提前实现对宁德核电5、6号机组的控股。未来一旦宁德5、6号机组获得开工核准,大唐也将拥有自己的核电项目。

随着AP1000、“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首堆建成投产,未来这些新入局者可以有效利用市场上已经验证有效的核电技术和工程建设经验,更快、更好地复制到控股项目上。

分享到:

关键字:核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