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发展天然气:助力碳中和的现实路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1-01-15 浏览:

“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现实选择得到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对环境污染治理需求较大的国家。虽然因为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天然气的竞争环境有所改变,但目前来看,它仍是中国实现大气污染治理和碳中和目标的能源转型桥梁。

“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消费将迈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仍然是对全球资源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也将更加完善,随着上下游竞争环境的改变,门站价格有望放开,竞争性市场初步形成。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记者 许帆婷 提供

“碳中和”视角下天然气的能源优势地位

天然气作为介于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及可再生能源间的低碳清洁能源,它的碳排放低于煤炭和石油,但比可再生能源便宜,所以“十三五”期间顺理成章地成为能源转型的现实依靠,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从2016年到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高达3.1%,消费量向4万亿立方米迈进,尤其是亚太地区消费增长最为强劲。过去5年,亚太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量相当于全球总增量的43%。这也使得天然气资源和消费在地理分布上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天然气贸易,尤其是全球化的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加速形成。

在中国,除了履行碳减排承诺,更紧迫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治理。天然气在一系列政策的强势推动下逐渐走上了主力能源的道路。“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5.9%提高到8.5%。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碳中和”行动行列的同时,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在不断突破。作为低碳但并非无碳的化石能源,不少人猜测,天然气在“十四五”期间还有没有发展机会。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测,“碳中和”将使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从2016年到2019年,全球来自煤转气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4亿吨,相当于这一时期碳排放总增量的25%。从现实的角度看,能源转型的当务之急是退煤步伐的加快。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每替代1个百分点的煤炭,将减少碳排放两亿吨。

其次,未来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定会加快,但是许多技术距离普遍的商业化还需进一步突破。

再次,天然气存在电力不可完全替代的使用领域,比如用作原料,以及部分居民生活用气。

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终端用煤比例是29%,世界水平仅为10%。我国目前煤电比例为62%,世界水平仅为36%。我国城市天然气普及率为72%,县城只有44%。天然气仍将作为改善空气质量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全球天然气行业将持续发展,但供需增速将略有放缓。这既有消费基数扩大的客观原因,又有来自宏观经济层面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原因。亚太,尤其是我国,将继续作为天然气需求中心,北美地区则是增产中心。从需求增量上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需求增量相当于北美、欧洲和亚太其他地区的总和。

价格方面,受疫情后经济复苏影响,天然气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2020~2021年,由于项目集中投产,叠加疫情后续影响,价格进一步下降,市场处于严重过剩状态;2022~2024年,市场逐步从供应过剩过渡到紧平衡,这是因为供应减少、需求复苏,2024年,天然气价格将升至本轮高点,亚洲价格将突破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25年及之后价格将开始下行。

天然气消费将进入中高速发展期

“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迈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但年均增速从10.6%调至7.1%。增速下调首先是因为基数扩大。201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仅为1932亿立方米,2020年为3200亿立方米,2025年有望实现4500亿立方米。其次,从拉动消费增长的因素看,也反映了增速下降的事实。“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放缓,替代求稳,非化石能源发展加速。总的来看,天然气消费虽然已度过了高速增长期,但预计未来还有10到15年的稳健增长期。

分消费部门看,工业领域天然气将成为燃料清洁低碳替代的主力。预计新增消费485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工业终端煤炭比例为50%,而世界上发达、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在10%以内。

“十四五”期间,造纸、陶瓷、玻璃等用煤量大的行业可能加速推进煤改气,这将拉动工业用气增长12个百分点,其间宏观经济虽然有放缓,但仍有韧性,预计将拉动天然气消费增长4~5个百分点。工业用气增长也面临压力,主要是工业升级带来电气化水平提高,将有更多机会消纳非化石能源。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大力推进节能将抑制工业用气增长两个百分点。

城市燃气领域,供气网络的完善和城镇化创造更多刚性需求,预计带来新增用气285亿到365亿立方米。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总用气人口增加,各地正在实施的天然气“县县通”等供气网络的延伸,在“十四五”期间将惠及1.2亿人。

交通领域,受多个因素的推动,LNG重卡或实现保有量翻番。一是政策上更支持环保车型,二是重型车领域比较难电气化,三是重型卡车的市场还在增长,四是LNG重卡更有经济性。预计到2025年,LNG重卡保有量将在100万~120万辆,带来新的用气空间160亿~250亿立方米。

天然气发电领域,“十四五”将遵循适度发展、优先布局、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思路。从全球气电行业看,中国在资源、经济性、电力体制改革、环保政策、电气协同和政府推动方面都有所不足。

“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国的风电和光伏总装机容量占比将从23%提高至35%,可再生资源与电力需求存在严重地理错配,东部高用电省份仍然需要发展本地电源,但面临严重环保问题。气电将发挥优势,优先布局在气源有保障、电价承受度高、环保改善需求大、电力峰谷差大的地区。

化工领域,由于政策调控,用气保持低增长,从全国层面看,限制和禁止天然气化工的改扩建仍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制合成氨、甲醇、尿素、氮肥要进行去产能和总量调控,但是在延伸下游、精细化工及高附加值材料领域有一定机会。

气源多元化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消费的增长,离不开资源的保障。“十四五”期间,预计国内天然气资源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国产气比重将下调至51%,这意味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它所出让的份额主要由进口管道气占据,进口LNG的比例不变。从消费和资源供应的结果看,“十四五”期间,俄气和LNG将推动气源竞争。

国产气方面,到2025年,三大石油公司七年行动计划面临收官。从已有的投资节奏看,储量和产量还将再上一个台阶。预计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325亿立方米,相对于2020年增长465亿立方米,增幅达25%。国内产量增量占消费增量35.8%,有力保障国内用气需求。

“十四五”期间,天然气进口气量也将稳步增长,并突出供应体系的多元。自2020年底中俄东线投产以来,到目前累计输气接近40亿立方米。东北、西北、西南三条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按设计均将有大幅提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十四五”期间将是输送量稳步提升的主体期,将逐步达到设计的380亿立方米/年的输送量。中亚管道D线若能按设计在“十四五”后期建成,将使中亚管道的年输气能力从510亿立方米提升至810亿立方米。

比管道气更灵活的LNG资源方面,国际资源形势和国内进口主体都有显著变化。国际市场LNG供应在“十四五”期间可能出现宽松与收紧的转换。“十四五”初期,国际市场LNG资源可能延续宽松态势,使得进口成本相对低廉;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提振需求,以及较多新项目延宕导致供应增量的迟滞,中后期国际LNG市场可能出现紧张局面,2024年供应缺口将超过1000万吨。

在国内主体多元化方面,目前在建和规划的LNG接收能力主体多是地方国企或民营企业,预计到2025年,他们的接收能力将提升至31%。部分有实力的城燃企业已进军LNG进口领域,三大石油公司也在抓住短暂有利窗口期,加快落实长中短约匹配的新合约,以提升资源整体保障能力并拉低进口成本。

到2025年,我国预计新增管道气进口量444亿立方米,LNG进口量360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量的34.2%与27.7%。虽然天然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提升,但气源多元化的举措有力保障了进口,风险并没有同步增加。

今年,天然气价格有望回升

●杨 宁

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仍将延续总体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但由于市场需求在疫情后逐步恢复,过剩幅度逐渐收窄,价格将呈现回升态势,整体价格水平将高于2020年。

国际天然气价格小幅回升

2021年,全球LNG新增供应恢复增长,但随着市场需求恢复,宽松幅度收窄。

今年,美国、埃及、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LNG供应有不同程度增长,预计全年产量增加2280万吨,增长6.2%。美国是全球液化项目产量提升的主力,占全球新增供应的80%以上。

天然气市场需求也有所恢复。亚洲主要消费国需求再释放,欧洲需求可能出现下降。日本、韩国2020年因用电需求减少及核电发电量处高位,非核热电已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用气需求同比降低,进一步的煤改气政策使其用气需求有望在2021年反弹。印度因国内气田减产,2020年LNG需求仍保持增长,预计2021年继续稳步增长。

美国天然气市场价格或上涨。2020年全球油气价格下降,美国天然气产量下滑明显,9月产量同比下降4.8%。而上游产量只有在市场价格达到气田边际成本的情况下才能恢复,因此,产量下滑趋势将在2021年持续。亨利枢纽价格有进一步上升空间,预计2021年天然气现货价格将达2.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2020年提高0.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由于美国供应LNG短期边际成本较高和市场需求复苏,亚洲和欧洲市场价格也将随之上升。预计2021年,亚洲现货LNG和欧洲天然气价格将分别达到5.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和4.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2020年分别上涨1.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和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国内天然气价格低位运行

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实现5%以上的增速,消费增量约160亿立方米。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反弹将进一步提高天然气需求量,预计消费增量超过230亿立方米,增加超过7%。

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国内外资源保障能力相应提升,天然气供应充足。国内“七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上游投资持续,国产气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国产气增量约100亿立方米。进口资源方面,中俄东线逐年达产,沿海天津、浙江、珠海等LNG接收站扩建及新建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LNG接卸能力,进口气增量有望超过130亿立方米。

2021年,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上行,进口资源供应成本增加,可能带动国内市场价格回升。但国内天然气市场供应宽松格局仍在,进口长约及现货LNG价格虽有所提升,却仍处较低位。国产气资源供应稳定,进口俄罗斯管道气相对价格较低且处于上产增量期,可部分拉低上游供气价格。

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上下游协商定价范围扩大,天然气市场价格在整体供应宽松格局下保持相对低位运行。

分享到:

关键字:天然气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