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亚洲能源需求国应合力投资缅甸资源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
 
    5月底,印度总理辛格出访了缅甸,这是25年来印度总理首次出访缅甸。6月1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出席在曼谷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未来,缅甸或将更为频繁地亮相国际舞台,对于这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民主化进程意味着什么?这种转型,对于中国、印度这两大亚洲能源需求大国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能源报:缅甸民主化进程正在继续,这种转型对于中方在缅甸的能源投资有何影响?
 
  许利平:缅甸社会的转型对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将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随着西亚北非某些国家进入民主转型阶段,中国应该以何种姿态与他们打交道,这一点值得思考。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层面,传统的交流方式可能难以奏效。比如说非洲,卡扎菲时代的交流方式不再适应现在的新形势。同样,在缅甸实行民主改革后,其国家本质正在慢慢转变,如今缅甸的民主架构和民主程序都已建立,缅甸国内试图阻挡民主进程的势力不会得心应手,因为有更多民众力量参与进来。所谓的民主化进程是指政府无法再忽视民众的呼声,政府需要倾听民众的声音,民众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能源投资在内的中方在缅甸的投资策略应该有所调整。以前,中方企业的项目洽谈主要是与缅甸军政府打交道。如今,除了政府层面的交往之外,中方企业应更加注重与当地民众的沟通。
 
  中国能源报:能否具体谈谈与当地民众的交流问题?
 
  许利平:密松水电站项目去年遭遇流产,其实中方公司对此已有不少投入,但是当地部分民众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这种所谓的投入更多是在政府层面,并没有惠及民众。当然,中方企业本意是想惠及民众,但旁人看似有点南辕北辙。因此,未来中方企业应该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当地民众,而不是被少数利益方获取。在与缅甸当地民众沟通上,美国收益颇丰,美国有不少非政府组织直接绕开当地政府来与民众进行交流,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收益。
 
  中国在缅甸的投资额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外商对缅投资总额已达到400多亿美元,中国占其中的50%以上。一些缅甸民众对中方投资持保留态度,这说明中方企业与当地民众交流不够。事实上,很多中方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行动力度还需加强。威权时代的缅甸可以以政府层面的交往为主导,但是缅甸民主转型后,交往层面和侧重点都需有所调整,这一点应该备加重视。另外,中方企业在缅甸的投资应更加注重务实。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到缅甸投资失利这仅是企业层面的商业行为,不需要上升到中缅关系层面。缅甸水力资源丰富,未来中缅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将大有可为。
 
  中国能源报:在更好地加强与缅甸的经济合作上,您有何建议?
 
  许利平:我们可以更宽泛地看待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惠及缅甸民众。从政策层面而言,由于缅甸是个以农业为导向的国家,玉米、甘蔗、粮食等农作物产量丰富,中国可以制定利好政策购买缅甸农作物。另外,中国可以帮助缅甸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和种子来提高缅甸的农作物产量,促进缅甸农业的发展。从企业层面来看,未来项目的实施要从当地民众利益出发,更好地与当地民众沟通。
 
  未来,如果在缅甸投资能源、基建等大型项目,中国可以与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共同开发。与亚洲区域国家的合作能淡化西方媒体的炒作热度。中缅油气管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由中国、缅甸、韩国和印度的油气公司共同修建。
 
  整体来看,对中国而言,缅甸政府转型将意味着挑战的加大,因为这夹杂着对民众因素和西方因素的考量。因此,中国需要调整有关战略。
 
  中国能源报:印度总理辛格近日出访缅甸,这是25年来印度总理首次出访缅甸,其中两国能源合作是焦点,您怎样看待这次出访?
 
  许利平:印度总理辛格此次出访缅甸,事实上,这是去年缅甸总统吴登盛10月访问印度后的一次回访,应该在去年的既定议程之中,并非突然造访印度。印度近年来有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其推出的“向东政策”旨在深化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恒河-湄公河组织等经济合作机制。
 
  辛格此次出访缅甸,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和谅解备忘录,其中一项谅解备忘录涉及向缅甸提供5亿美元优惠贷款。根据一项联合声明,两国领导人还就缅甸鼓励印度公司投资其石油天然气行业达成一致意见。印度的朱比兰特能源公司赢得了一个陆上区块的钻井合同。事实上,印度能源公司早已进驻缅甸进行油气开采。同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印度和中国对能源都有高需求,而缅甸坐拥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储量排名全球第10,所以未来缅甸油气开采潜力很大,这将吸引更多国际油气公司。
 
  中国能源报:印度媒体认为,中印两国在缅甸能源领域的“竞争”日渐浮出水面,您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许利平:中国和印度在缅甸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就是合作的一个很好范例,竞争主要是由于两国目前都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来看,双方各自优势明显,印度的IT产业、服务业发展不错,中国在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技术上优势明显,比如在修建水电站上,中国实力雄厚,未来中印两国合作是主流。
 
  据缅甸官方统计,2010至2011财政年度,印度和缅甸的双边贸易额约为12亿美元。近几年印缅经济合作加快,贸易额增长加速。缅甸是东南亚陆地面积第二大国家,资源丰富,位置重要,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天然通道,印度也想借助缅甸,通过修建港口到达东南亚其他国家。在所有问题上,中印两国共同利益大于竞争,因为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主要任务都是发展。
 
  中国能源报:缅甸民主化进程会否推动西方油气巨头加速进入缅甸油气领域?
 
  许利平:现在判断西方国家彻底进入缅甸还为时尚早,虽然缅甸民主改革已经走上轨道,但是还没有达到西方的要求,军人在缅甸国会地位还比较特殊,这是西方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另外,缅甸的改革还面临一些来自强硬派的阻力,所以目前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可能会有一些西方能源公司来缅甸投资,但是不会大规模进入。亚洲区域内国家对缅甸的投资有望增加,日本近来减免了缅甸70多亿美元的债务。另外,欧美一些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有望进驻缅甸。
 
  从能源方面来看,日本、韩国、中国、印度都是亚洲能源需求国,这几个国家有望在缅甸油气开发上展开合作。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暂停对缅甸的经济封锁,缅甸能源开发有加速的趋势,缅甸可以借此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亚洲 能源需求 合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