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肩负全球车市复苏希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1-01-19 浏览:

编前: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开年不久全球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为防止疫情扩散而采取的封锁措施,让全球车市一度按下暂停键,工厂停工、经销店关门让全球汽车业“很受伤”。随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帮助车市复苏、回暖。从2020年整体来看,欧洲和巴西受疫情影响最大,销量下滑幅度均超过20%。得益于下半年的反弹,印度、美国和日本汽车销量全年降幅分别为17.3%、14%和11.5%。在全球主要市场中,疫情防控形势最好、经济率先且持续回暖的中国市场成了全球汽车业的希望之光,新车销量连续9个月呈现增长,全年跌幅最终收窄至1.9%。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的恢复能力和韧性也将继续引领全球车市早日复苏。

中国:-1.9%

连续9个月强劲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0%和1.9%,与上年相比,分别收窄5.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这一成绩远高于年中预期。纵观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第一季度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逐步恢复,月度销量同比持续保持增长,截至12月,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正增长。

谈及2020年销量自下半年呈快速增长的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行业表现大大好于预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二是行业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三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强劲恢复。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从目前的发展看,2021年,中国车市或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他预测,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步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或将达到2630万辆,同比实现4%的正增长。不过,陈士华坦言:“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陈士华表示,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影响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也直接推动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中汽协预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同比增长40%,达到180万辆。

欧洲(主要市场):-25%

新能源车市增速猛

受疫情影响,2020年欧洲多国汽车销量遭遇严重下滑。根据各国交通运输部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大欧洲主要市场新车销量累计同比下降25%。由于疫情在年底卷土重来以及变异病毒的出现,欧洲多国政府重启封锁措施,欧洲车市在2021年第一季度仍不乐观。

根据德国汽车运输管理局(KBA)的数据,去年德国新车销量下降19%,至292万辆。德国车市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回暖,尤其是去年12月德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9%,达到31.1万辆。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VDIK)进口商协会主席莱茵哈德·齐佩尔对此表示:“年底车市的强劲表现主要是由于消费者都赶在2020年12月31日增值税上调前提前购车。”

自从2012年汽车销量超过法国以来,英国一直稳居欧洲第二大车市的位置。然而,2020年法国重新超过英国,新车销量达到165万辆,虽然同比下降25%,但却再一次成为欧洲第二大车市。据悉,这主要是由于法国政府向汽车行业提供了数10亿欧元的援助,并将激励措施延长至2021年7月1日。与法国相比,英国受疫情和退欧不确定性的双重打击,车市出现自194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SMMT)表示,为遏制疫情蔓延而采取的封锁措施沉重打击了该国汽车业,2020年英国新车销量同比下滑近29%,至163万辆。尽管英国在2020年底与欧盟达成了贸易协议,但该国汽车业仍面临着贸易成本增加的风险。

数据显示,2020年意大利新车销量为138.2万辆,同比下滑27.9%。西班牙汽车工业协会(ANFAC)表示,2020年西班牙新车销量的降幅达到32%,销量仅为85.1万辆。登记税的增加和政府激励措施到期,使得西班牙车市的前景晦暗不明,西班牙汽车经销商联合会甚至表示:“预计在2022年之前西班牙车市都无法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堪称2020年欧洲车市为数不多的亮点。彭博社预估,2020年第四季度,欧洲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柴油车。KBA表示,去年,德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7%,达到19.4万辆,市场份额为6.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增长了342%,达到20万辆,市场份额为6.9%。在法国,纯电动汽车占2020年该国汽车总销量的6.7%,而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1.9%。此外,挪威、瑞典、荷兰等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也分别创历史新高。其中,2020年,挪威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创纪录的54.3%,成为全球首个全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过半国家。

美国:-14%

销量创8年来最低

2020年,美国新车销量整体出现下滑,但下半年,尤其是年底出现的一波反弹激起了人们对2021年经济复苏和车市回暖的乐观情绪。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新车销量为420万辆,同比下降2.4%。总体而言,2020年美国新车销量下降14%,至1460万辆,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打破了美国车市连续5年销量突破1700万辆的纪录。

去年4月,由于汽车工厂大面积关停、汽车经销门店关闭,美国汽车销量开始大幅下滑。美国汽车分析师表示,车队批量交付量下滑是拖累美国整体汽车销量下挫的最大因素,预计要到今年下半年车队销量才会开始复苏。不过,车队销量下滑给汽车厂商带来的负面影响被不断上涨的汽车交易价格和皮卡、跨界车及SUV等车型的销量上涨抵消。去年12月,美国汽车平均成交价达到3.8万美元,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去年12月,皮卡、跨界车和SUV占美国汽车零售销量的比例高达79%。美国爱德蒙兹市场咨询机构专家指出,汽车平均成交价上涨是2020年美国车市的一大亮点,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提高盈利能力。

从品牌表现来看,仅特斯拉、沃尔沃、马自达和阿尔法·罗密欧在美国的销量实现正增长。其中,特斯拉涨幅最高,达到20.3%。另外,通用汽车、现代、丰田和大众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而菲亚特克莱斯勒(FCA)、福特、本田和日产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下降。通用汽车北美总裁史蒂夫·卡里斯乐在一份声明中称:“由于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团队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得我们的生产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通用汽车在上季度和去年全年的表现都明显优于整个行业。”

2020年岁末,美国车市迎来“暖冬”。多家汽车制造商表示,圣诞节期间,美国汽车零售业出乎意料地强劲。美国考克斯汽车公司的高级经济学家查利·切斯布罗夫说:“12月最后一个星期不乏积极的消息,包括经济刺激计划的通过和新冠疫苗开始接种等,这些消息鼓舞了消费情绪,提升了销量。对于动荡不安的一年来说,2020年收官不算太糟糕。”

此外,去年年底促销活动较多,而且一些汽车制造商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不少优惠措施,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年底美国汽车销量强劲反弹。美国汽车业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确诊病例在年底激增,但消费需求仍然强劲,尤其是假期行情十分火爆。美国考克斯汽车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斯莫克表示:“进入2021年,我们仍需要与疫情作艰苦斗争,但疫苗的大规模上市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一旦度过寒冬,美国经济和车市都将大幅好转。”

日本:-11.5%

时隔4年跌破500万辆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D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1.5%,至459.9万辆,时隔4年再次跌破500万辆。这一销量是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发生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也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去年日本微型车销量同比下降10.1%,至171.8万辆;普通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2.3%,至288.1万辆。

受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日本新车需求大幅下降。在日本政府首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的2020年4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28.6%,5月更是大跌44.9%。直至去年10月,日本新车销量时隔13个月超过前一年的同期水平,随后实现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去年12月同比增长10.2%,至38万辆。不过,由于最近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近日,日本首都圈的“1都3县”(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再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到店购车的行为,由于首都圈在整个日本汽车市场的占比很大,日本车市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从品牌表现来看,积极投放新车型的丰田去年本土销量同比下降5.8%,至142.3万辆;雷克萨斯销量同比下降21.4%。持续低迷的三菱汽车销量下滑41.3%,正在推进业务结构改革的日产汽车销量下降27.5%。此外,本田、马自达、斯巴鲁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日本电动汽车车市开始回暖。根据JADA公布的乘用车销量数据,2020年12月,日本国内电动汽车销量较2019年12月大涨31.9%,至1892辆,为近10个月来首度呈现增长。去年12月底,日本政府宣布“绿色增长计划”。到2035年,在日本,电气化车型(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将取代传统汽油车。为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日本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动力电池成本削减一半以上。未来,日本电动汽车销量有望大幅增长。

印度:-17.3%

下半年反弹给力

据印度AUTO PUNDITZ汽车统计网站发布的数据,2020年印度乘用车销量为242.8万辆,同比下降17.3%。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印度乘用车市场开始逐步反弹。其中,2020年12月,印度乘用车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增长近18%,这也是印度乘用车销量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印度汽车分析师认为,如此强劲的销售表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在“解封后”开始释放以及疫情之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私家车等。

从品牌表现来看,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玛鲁蒂铃木去年在印度的总销量为121.3万辆,虽然同比下降18.3%,但仍占据印度车市的“半壁江山”,可谓一家独大。现代汽车以17.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虽然去年现代在印度的销量同比下降17%,至42.4万辆,但市场份额仍然坚挺。去年12月,现代汽车在印度的销量同比增长25%,达到4.74万辆。现代汽车印度总经理金姆表示:“展望未来,我们正以谨慎乐观的态度继续前进,希望2021年印度车市能够持续复苏。”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玛鲁蒂铃木和现代汽车两家车企在印度的市场份额高达67.4%。

排名第三的塔塔汽车是少数几家在印度市场实现同比增长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去年销量超过17万辆,同比增长11.3%;市场份额也增长了1.8%,至7%。塔塔汽车乘用车业务部门总裁沙伊莱什·钱德拉表示:“去年12月,我们的零售销量比批发销量高18%,第四季度销量更是大涨89%。目前,我们正致力于解决供应链瓶颈,以提高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另外,起亚超越马恒达,成为印度第四大汽车制造商,起亚也是去年在印度汽车销量涨幅最大的车企。2020年,起亚在印度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8.8%,市场份额也创下新高——从2019年的1.5%增长至2020年的5.8%。

由于2020年没有新产品发布,马恒达的业绩受到巨大影响,销量同比下降37.9%,至13.7万辆,市场份额也降至至5.8%。马恒达汽车部门负责人韦杰·纳卡拉表示:“虽然近来印度车市出现了复苏的曙光,但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以及供应链瓶颈都对我们的销量带来了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是用于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半导体供应短缺。”此外,丰田和本田在印度车市也遭受重创,去年销量分别下降39.9%和47.6%。

巴西:-26.2%

元气大伤、前景晦暗

巴西全国汽车经销商联盟(FENABRAVE)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去年,巴西新车销量下降26.2%,总计205万辆,远低于2019年的278.7万辆。下滑终结了该国汽车行业自2015年连续4年正增长的趋势。其中,巴西轿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为195.08万辆,比2019年下降26.62%;卡车销量为8.92万辆,比2019年下降12.31%;大客车销量为1.82万辆,比2019年下降33%。从品牌表现来看,2020年雪佛兰销量居巴西汽车销售榜首,占该国市场份额的17.35%。其次是大众和菲亚特,分别占巴西市场份额的16.8%和16.5%。

自去年疫情席卷巴西后,该国汽车行业几乎陷于停顿。尤其是去年4月汽车产量骤降99%,成为巴西自1957年以来产量最少的1个月。直到去年下半年,巴西汽车销量才有所回升。然而,2021年巴西车市的前景并不明朗,该国正在与第二波疫情作斗争,这个拥有2.12亿人口国家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美国,超过19.6万人。分析机构预测,巴西车市预计要到2023年才能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

雪上加霜的是,跨国车企开始对巴西市场“避而远之”。鉴于巴西汽车业的窘困现状以及自身受到疫情的沉重冲击,福特汽车于近日宣布,将关闭巴西的3家工厂并停止在该地区销售EcoSport等知名车型,这也是其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福特方面表示,关闭巴西工厂将帮助福特在这个近年来亏损严重的地区及时止损。福特方面还表示,位于巴西的卡马萨里和陶巴特发动机工厂将立即停产,部分零部件生产将持续几个月,以保证售后市场的库存。

福特首席运营官吉姆·法利在声明中表示:“福特在南美和巴西的业务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我们深知作出这一决定有多么艰难,但却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创建健康和可持续的业务。目前,我们正在转向精益和轻资产的商业模式。未来,福特将加快为消费者带来电动化、网联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最新技术。”巴西经济部对福特在巴西关厂表示遗憾,并表示将通过改革来改善商业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