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四好电池”概念炒作背后,是电动车企上演的一场“军备竞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网头条 发布时间:2021-01-21 浏览:

近期,伴随资本市场对电动汽车股票的热捧,1000千米续航能力也成为新的“燃点”。

1月9日,蔚来在NIO DAY上宣称搭载150千瓦时固态电池的车型,最高续航可达1000千米以上。

1月13日,智己汽车(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合资成立)宣布,搭载“掺硅补锂”技术电池的车型,最高车型配备115千瓦时,最大续航里程超1000千米。

1月15日,广汽埃安官微称,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满80%,NEDC续航里程1000千米。

2020年年底,特斯拉也宣称,正努力为包括电动半挂卡车Semi在内的未来车型研发可支持621英里(约合1000千米)续航的电池。

实际上,“充一次电行驶1000千米”技术对业内人士并不陌生。从市场层面看,企业间的竞争不能总是以性价比和需求来进行的,有些时候也需要“秀肌肉”的“军备竞赛”。

“1000千米续航”更多是对用户心理的影响,消费者要明白,这样的产品一定有适合其定位的价格。

比如,特斯拉推出的“1000千米续航”的是电动卡车,其旗下最强车型Model S Plaid,宣称能实现520英里(836千米)以上的续航里程,但其售价接近14万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轮汽车企业争相发布“1000千米续航”技术的用意,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这本质上是由特斯拉引发的汽车企业间估值差异的连锁反应。

目前资本市场上的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和自主品牌车企如比亚迪、长城汽车都大幅上涨,上汽、广汽这类合资为主的传统汽车企业,需要进行宣传策略上的调整,在互联网基因存在短板的情况下,强调长续航能力自然成为首选。

第二,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需要持续投入,钱从哪里来就成为关键的问题。

通过展示自身的实力和愿景,引发市场关注,同时做好市值管理,无论是对于未来的市场销售、股东利益还是融资需求都将是极大利好。

第三,近期汽车企业密集的高调曝光,也是一场话语权之争。

在燃油车时代,传统车企掌握绝对话语权。当电动汽车时代来临时,产业格局先是由动力电池企业主导,随后造车新势力又抢了风头。此番传统车企借这个话题企图宣示自身的技术实力,能否重夺话语权尚未可知,但暴露出来的产业链上各方沟通了解不够的问题,仍值得业界关注。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