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改委新近推行的阶梯电价的规定总体来说,可以用“少用少花钱、多用多花钱”来概括:阶梯电价分:用量少、用电正常、用电多三档,根据凤凰网的报道,虽然按照阶梯电价制度中规定,用量少的用户每月电费支出不受影响,可是大部分居民担忧,第一档基本用电量设置标准过低,根本不够用,很可能普通家庭会被划入用电正常档、甚至用电多的第三档,进入“提价圈”。
以江苏上班族李小姐为例,家里只有2人,夫妻两人都是上班族,平常不在家。可能唯一费电的奢侈品就是冬天使用的地暖,他们每年要用约8000度的电,按照新规定,超过4800度的电每度贵3毛钱,可能现在李小姐每年的电费要多交近1000元了,这个数目对工薪阶族并不算少。电价应该上涨吗?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电价水平偏低,国内电价不应处于人为抑制状态,中国电价应每年提高5%。不过有报道指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算法,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价格对比而得出的。可是按照人均收入来比较,德国电价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仅为0.62%,美国为0.24%,而中国则为2.49%。这意味着,中国的电价是德国的4倍多,相对于中国的人均收入来讲,中国的电费价格其实偏高。而发改委网站上有消息称,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是应对能源不合理消耗,节约省电,应对能源价格高涨等采取措施而做出的决定。不过,在一般家庭里用电消耗的都是生活必需用电型,一些家用电器如冰箱、电灯等实属生活需要,调节与节省的空间实在有限。另外,许多民众担心,阶梯电价推行后,会使与电力资源产品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会有连锁效应,跟着涨价。我的钱去了哪里?
中国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阶梯电价调整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弥补节能减排等环境成本增支因素;二是用于居民用户电表改造支出;三是弥补由于燃料成本上涨增加的电网企业购电成本,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保障电力正常供应。有分析指出,可以看到,阶梯电价主要收益人之一是电力公司。因为煤价上涨,电价不涨,电力集团年年都高喊亏损,可是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年度收益、收费依据、征收事项、使用情况等却不公开,外界根本看不到,因为成本不透明,是否真正入不敷出,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另外,民众担忧,虽然不用支付电表改造费用,不过电表一旦交给电力公司改造,因为阶梯电价的算电方法不够透明,可能会出现电费超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