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0年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一大批电堆企业集中推出超110kW的大功率产品。
目前国内电堆市占率最高的国鸿氢能,去年推出了鸿芯GI电堆产品和鸿途G系列燃料电池动力模块产品。其中,鸿途G110净输出功率为110kW,体积比功率555W/L,系统最高效率达到61%,额定点系统效率44%。
氢璞创能在2020高工氢电年会上发布的一款面向未来5~10年的电堆产品NowogenV,功率达到了150kW;
上海氢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电堆H2150F,额定输出功率为150kW;捷氢科技推出的新一代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PROMEM3H,功率高达130kW,电堆功率密度达3.8kW/L,拥有10000h的超长耐久性。
除此之外,包括新源动力、重塑科技、清极能源等企业也都集中发布了超100kW功率的电堆产品。
自主燃料电池电堆向大功率发力,背后对应的是企业对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的探索。无论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供应商,大家都逐渐把目光投向了长续驶、高重载的商用车。
重塑科技董事长林琦表示,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重卡常常应用于重载或省际长途运输中,具有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率和持续高速工况等特点,这就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及电堆的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燃料电池商用车数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目前可以看到的是,行业逐渐把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锁定在长途重载应用领域。
政策层面也推波助澜。
此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强调,本次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对于大功率电堆的市场火爆,东方氢能总经理黄果表示,燃料电池电堆现阶段做到100kW以上没有问题。
但现阶段和未来需要多大功率的燃料电池,一方面需要由关键部件的匹配情况决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燃料电池的性价比是否能够满足大功率场景客户的需求。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相比于过度追求大功率,现阶段把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做好更为关键。
黄果就提醒,除了大功率之外,氢能长途重载还有长寿命和高可靠三大瓶颈亟待突破。
风氢扬总经理刘军瑞则表示,重型卡车根据运营场景需匹配110~200kW燃料电池系统;重卡需满足8年或3万小时寿命需求,远期需满足15年或5万小时寿命需求;同时,重卡运行路况、环境等复杂多变,需以高可靠性保障长时间稳定运营。
业内分析认为,“以奖代补”政策作为初始推动力,将在重卡领域开启燃料电池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2021年燃料电池装车量大概率超万辆,2022年可能是3万辆左右的规模,与之前两三千辆相比将实现爆发式增长,而随着成本大幅下降,燃料电池将在重卡领域实现全寿命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