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宁波材料所发现电池性能决定因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4-03-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雾霾环境治理日趋迫切的情况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显得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潜力与研究价值。SOFC单体电池主要由支撑阳极、活性阳极、电解质以及活性阴极组成,优越而且稳定的电池性能是实现其商业化应用的先决条件。然而,对阳极支撑而言,支撑阳极厚度约为400m,活性阳极约10m,电解质约为10m,活性阴极约为30m。由于电池各组成部份的厚度因素,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的表征方法,如电化学阻抗谱(EIS),很难区分得到影响电池自身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传统表征方法只能得到电池整体性能的变化规律,无法对各组成贡献进行定量表征,致使电池性能提高的研究陷入了瓶颈。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发团队巧妙地利用电池制备工艺,在电解质两侧三相界面处植入超薄电极,首次成功制备获得有界面测量引线的全电池。采用该电池,对电池输出性能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在SOFC运行过程中,电池的输出性能决定于极/电解质TPB的界面性能;阳极侧极化电阻的增大是电池电阻增大的主要来源;电池的输出电压对欧姆电阻更加敏感。该研究结果以Full Paper形式在线发表在了《先进能源材料》上( Adv. Energy Mater. doi: 10.1002/aenm.201400120)。

该研究突破了现有的电池性能研究瓶颈,首次原位观察到了电池电压的组成与三相界面对电池性能的定量贡献,为解决SOFC界面性能表征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同时为电池性能的改善采用对应措施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与参考。

三相界面超薄引线植入过程示意图

三相界面超薄引线植入过程示意图

三相界面超薄引线植入过程示意图

植入超薄测量引线后界面的微观结构

分享到:

关键字:宁波材料所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