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月2日,林洋能源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陆永华接到留置通知,正在协助监察机关配合相关调查事项。公司未能知悉该事项是否与上市公司存在关系。
资本嗅觉最为灵敏。公司股价2月1、2日连续跌停,2月2日股价收于6.55元,两日市值蒸发近30亿元。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0年公司利润总额9.8-11.2亿元。据此测算,两个工作日内相当于三个林洋能源“消弭殆尽”。
林洋能源的前身为南通林洋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2011年8月,林洋能源正式登陆A股市场。
陆永华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2020年9月,其通过本人、启东市华虹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华虹电子”)持有上市公司41.38%股份。
对于此次董事长被留置调查的事件,坊间传闻,近年来陆永华多次将无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能涉及到资本违规操作,存在暴雷风险;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陆永华被留置或因涉及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冯军案。
违规操作?
根据wind数据,陆永华1963年7月出生,1981年起先后在启东市北新供销社、启东市农业良种场衬布厂、启东农业良种场羊毛衫厂、启东长通电脑集团公司任职,1995年-1997年就职于启东计算机厂副厂长兼南通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起就职于林洋能源至今。
林洋能源最近的一次资本运作发生于2019年。公司以3.21亿元收购南京华虹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华虹融资租赁”)100%股权。而事实上,林洋能源对华虹融资租赁的间接持股比例为100%。
上交所也曾就这一交易的标的公司营业状况、采用的估值方式、是否为控股股东提供资金等问题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进行回复。
早在2015年起,林洋能源与华虹融资租赁持续发生租赁办公用房、光伏电站资产售后回租等关联交易。根据公告披露,2017-2019年,华虹融资租赁的客户基本全部都是林洋能源的子公司。
2017年~2019年上半年,华虹融资租赁对上市公司子公司租赁收入合计分别为3503.92万元、3412.06万元和1377.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51%、100%和100%。
自上市以来,林洋能源的绝大多数大额并购的交易对方都是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有统计数据显示,林洋能源用于关联方现金收购的金额合计7.32亿元。
关联交易容易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途径。因此,备受监管机构的关注,通常,非公允关联交易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如今,上述件对公司未来业务影响程度,尚不得而知。公司公告还称,陆永华还可以与管理层保持联系,并参与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相关经营管理的决策。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公司高管团队负责,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及管理造成重大影响。
《能源》杂志联系林洋能源一位产品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公司日常工作照旧,尚未接到管理方面调整的通知。
现金流吃紧
目前,林洋能源主要业务包含智能电表和光伏电站两大板块。根据2019年财报数据,两项业务营业收入占到公司业绩80%以上,智能电表营收13.58亿元,光伏电站营收14.37亿元。
智能电表业务是公司现金奶牛。林洋能源是国内智能电网和服务的核心供应商之一。2017-2019年,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招标中,其中标率维持在3%、12%左右。2019年,在国网、南网的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设备招标中,林洋能源中标额达到10.55亿元。
同时,公司智能电表海外业务拓展增长迅速。2020年1~6月,林洋能源实现境外销售1.03亿美元,同比增加267.94%。
公司的知名度更多得益于其在光伏领域的布局。
陆永华是光伏行业的一员老将。2004年,其创立原林洋新能源,并于2006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是我国最早赴美上市的光伏企业之一。
2010年,林洋新能源已经位居全球光伏组件10强。然而,在如此风光时刻,林洋新能源却转手韩华石化,成为后来的韩华新能源。
2012年,在光伏低谷时期,林洋能源再度回归光伏产业,但已难拾昔日辉煌。
近年来,林洋能源以投资商、EPC厂商及运维服务商的身份活跃于光伏产业。截至2020年6月底,林洋能源各类光伏电站并网容量累计约1.5GW,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中东部地区和内蒙呼和浩特地区。公司计划2022年自有电站提高到3-5GW,进一步巩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领先地位。
然而,备受补贴困扰,林洋能源的光伏业务持续拖累公司现金流。根据公司财报,2020年9月底,公司应收账款45.12亿元,超过当期营业收入44.18亿元。其中光伏发电补贴金额25.13亿元,占应收账款54.92%亿元。
一方面补贴拖欠影响公司现金流,另一方面电站开发对资金依赖性加大,以致于公司财务费用不断提高。2020年9月底,公司财务费用累计2.52亿元,同比增加21.15%。
目前,光伏开发呈现出新趋势,投资开发主体向央企国企集中,而制造端也呈现出马太效应。林洋能源的光伏业务处境更加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