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长三角是一个有网红体质的地方。
从浙江义乌鼓励就地过年的17项暖政走红、上海新流调报告获赞,到长三角2020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三大经济圈中持续领跑、“万亿俱乐部”城市增至8个——新年第一个月,长三角就“搞事”不断。
其中,有一则不那么起眼的消息:2021年,长三角将率先实现乡镇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很大——长三角、乡镇、充电基础设施,每个词都很耐嚼,“率先”更是颇有长三角历来先行先试的“调性”。一体化、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电动汽车、试验田……诸多被牵扯出来的概念分量满满,让人不由畅想一幅绿意与新意交织的江南水乡新图景。
这图不乏细节。国家电网公司表示,今年将投资30亿元在中东部新建超过1万个充电桩,长三角城市群乡镇区域充电服务半径将缩减至10公里;数据显示,2020年,国网江苏电力在全省1073个乡镇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4838个,在全国已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
看来,这“小目标”确实可行。但也并不妨碍我们追问:究竟为什么要定下这样一个“小目标”、又为什么选择长三角?当惯了“模范生”的长三角,能再次交上绩优卷吗?
驶出市区“X分钟充电圈”,
咱们下乡去?
2020年下半年起,经历了疫情冲击“至暗时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反弹,热度超出很多人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至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这之中不乏农村市场的贡献。2020年7月中旬,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至12月活动结束,初步统计销量已超18万辆。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1元,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农村居民出行机动化需求日益增强,购买力大幅提升。
“越来越多的乡镇农村进入‘农用车消费升级为汽车’的发展阶段,农村潜在新车消费群体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下乡,真香。
“双循环”背景下,踩在激活下沉市场、打通供需梗阻节拍上的“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成效不难理解。利好政策延续,2021年1月5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新一轮汽车下乡活动即将开展。
而在去年“下乡”活动之初,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就曾引发热议。
图为安徽合肥庐江县的城东公交充电站。丁文康/摄
与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相适应,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X分钟/公里充电圈”是当下不少城市致力打造的重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全国约90%的充电桩建设在城市市区范围。
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底子本就薄,新能源汽车下乡,桩跟得上吗?
“下乡”政策甫一出台,国家电网公司迅速响应,推出覆盖供电服务、充电服务、充电安全等方面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两保障、两促进”十项举措。而在此次“充电桩乡镇地区全覆盖”中拔得头筹的国网江苏电力,在2020年4月就发布了推动充电桩建设八项服务举措,投资3.7亿元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剑指乡镇地区“10公里充电圈”。依托更便捷的充电网络,“下乡”活动期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累计上牌超过4万辆。
供电员工指导新能源车主为爱车充电。金玮/摄
“很早就想买电动汽车了,但以前周边没有充电桩,充电要去市区,就放弃了。现在家门口就有充电桩,充电快捷又方便,终于可以放心开电动汽车了。”江苏盐城滨海县天场镇村民许星说。
一个接一个,广袤乡野间的充电桩在增多,是小变化,也是大变化。这背后是越来越可靠的农村配电网,这些变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起了好调子。“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投资7769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提供电力保障。
“10年前农村可能还会停电,但现在农村的电网是非常好的。”参与“下乡”的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表示。
位于浙江安吉罗村的电动公交车站。沈志华/摄
新能源汽车自带“交通”与“绿色”属性,天然契合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形成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2020年6月2日,“精准扶贫”理念的诞生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给国家电网公司送来感谢信,点赞国家电网为建成“绿色出行”“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农村作出的积极贡献。一个多月前,村里景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成投运,5台功率120千瓦的直流快充双枪充电桩可同时为10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今年1月,当地供电公司又向该村捐赠了两台电动汽车。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得有更多车来。
“大山里有了充电桩,电动汽车自驾游方便多了、放心多了。”长沙“90后”游客曹树洪的话不经意间暴露了充电桩下乡的“野心”。
又成试验田,咋有好收成?
那么,为什么是长三角?
总计达263092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全国总量的45%——中国充电联盟新发布的2020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成绩单上,长三角续写了过去的亮眼表现。
图片来源:中国充电联盟
从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到国内首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充电站,再到区域内高速路实现充电桩全覆盖,长三角始终是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的“第一梯队”。早在2017年11月,往返上海与江苏潥阳、全程近500公里的首届长三角新能源汽车试驾测试结果显示,长三角公共类充电设施网络配置能力优势明显,驾驶新能源车城际出行,充电问题已经能够基本得到保障。
在乡村,虽然没有确切的充电桩统计数据,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集群加速崛起、较高的乡镇经济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为这里打造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试验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前不久,以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为靶点,浙江湖州安吉县的“小瘾·半日村”民宿村落完成20个车位的有序充电改造,安吉县此前已实现充电桩县域全覆盖。2019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浙江安吉是三个试点之一,电气化试点项目覆盖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和乡村供电智慧服务等方面。
安吉县小瘾·半日村民宿俯瞰。金玮/摄
使用电动汽车已成当地的新风尚,参与其中的人们以此为切口,融入更大范围的绿色出行生态圈。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已成为是安吉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20年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出炉,安吉名列投资潜力百强榜第19位;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长三角上榜50个,占去半壁江山。
去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在中国农村地区推广电动汽车应采取分地区、分阶段的电动化路径,在初始的导入阶段,应重点在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经济性较好的地区开展电动化出行示范。
“若做成功了,则可以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在谈到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也曾表示,长三角地区的农村是中国最富裕的农村地区,因此也最有条件去推动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
然而,优质禀赋并不能包办一切。充电桩在中国已有15年的发展史,即使在较为成熟的城市,结构性供给不足、设备质量参差、盈利模式单一等痛点依然广泛存在。乡镇地区地形更复杂、社会治理水平较城市低。充电桩全覆盖?还是不简单。
怎么建?供电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线。
“上半年我们将完成可行性调研,在综合能源新兴的县域范围,加速充换电网络的投资建设力度,今年重点规划向全省800多个中心供电所首推布点。”国网安徽电力营销部智能用电处负责人介绍。
乡镇地区的供电所位于服务农村客户的最前沿,记者了解到,不少最近翻修的供电所都预留了充电桩场地。依托星罗棋布的供电所,充换电网络得以一桩桩地“织”起来,电网企业对充电桩的后续运维也更集中高效。
不止是供电所。充电桩下乡,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不存在“进小区难”的痛点,私人桩安装相对便利。基于此,充电桩报装、安装、接电、运维的一条龙便捷服务被安排得妥妥的。
供电员工上门为居民进行私家车充电桩的报装检查服务。丁文康/摄
在江苏,供电公司对“一户一表”居民客户安装充电桩的申请提供零审批、零上门、零成本服务,电表及之前供电设施由供电公司出资建设。
在安徽,供电公司为新能源汽车车主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业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具备条件的乡镇,从线上申请算起,平均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完成充电设施安装。
“供电所的人送服务上门,让我特别舒心。”合肥庐江新河镇新生村村民、新能源汽车车主葛存林很满意。
寻求合作也是一种方式。
去年11月,浙江嘉兴嘉善供电公司联合姚庄镇横港村村委会,在该村新建两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两站可同时服务8辆新能源汽车,在这里充电还能享受更优惠的电价。
图为横港村桃源渔歌风景线景区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李超/摄。
村民杨洪波管理的民宿接待不少周边来自驾游的游客,其中不少驾驶新能源汽车而来。不止这些车主享受到了更便捷的充电服务,杨洪波自己也买了一辆电动车。镇里另外二十几座新建的充电桩也将在今年6月投入使用。
两座充电站中,一座是集“光储充”为一体的“充电e站”。这种站集成了充电桩智能充放电、大容量储能电池、光伏发电等技术,具备供需侧管控、电网能量友好交互等功能,使充电更绿色、更智能,是新能源汽车使用新能源电的典型场景。
这暗合了绿色智慧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一桩”虽小,却是能源互联网的入口,能量流、信息流、数据流经此流动,衍生更大价值。能效分析、客户画像、有序充电、能源综合利用……这些正在“破题”的场景之外,也还有着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