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凯迪模式” 供应链失控不再简单
生物质发电的最大难题在原材料收集,在近期凯迪电力未对生物质发电厂燃料供应链进行自查行动之前,陈义龙一点儿都不担心都不担心这个问题。陈义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凯迪的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的广告语很简单,就是“凯迪收干柴,多少钱一斤”;只要有钱赚,农民就会收集农林废弃物送过来。”
然而,曾经简单的“凯迪模式”或许正是因为过于简单了,陈义龙近期发现,凯迪电力遇到了燃料供应链失控的尴尬。而遭受这种尴尬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作为生物质电厂的主要燃料秸秆等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陡增,同时也让尚处在商业化探索阶段,盈利能力并不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雪上加霜。
陈义龙表示,燃料供应最突出的问题,一是燃料的品质;二是供应的价格。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一般为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其收购模式通常是按重量计价,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燃料收购中间商。
陈义龙介绍,生物质电厂建厂前,电厂当地的秸秆、木屑、谷壳等都是无人要的废弃物。秸秆每公斤仅6分到8分,折合每吨不到200元。经过中间商加价,现在电厂的收购价格达到每吨360元到400元,还不能收到足够的燃料。
电厂收购的燃料还不止是价格高,甚至出现将原料泡水后再掺进泥沙的问题。陈义龙到一家木材加工场暗访调查,发现加工厂的剩树皮堆在那里,可买卖时只交易黑色的。问为何如此,“黑色的是泡足水(变黑)的,这样的更容易掺上黑泥。如果木屑皮还是白色的,先用水泡黑再卖。”
“我们原本做的是阳光工程,结果却变成了腐败工程。”、“企业腐败,不治不行。”在凯迪电力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陈义龙也意识到了,燃料供应链失控不仅仅是闪了舌头的尴尬,更是一场重大的危机!
发电量下降 电厂陷入亏损边缘
2009年11月凯迪电力收购9个生物质电厂。
2010年公司全面进军生物质发电。
2010年再次收购14个生物电厂项目,2010年有三个电厂贡献净利润1435.9万元。
2011年,来凤电厂并网后合计并网的有5家,19家在建。
2012年1月5号收购大股东五河县、桐城市电厂各51%股权,合计并网数达7家。
至此,投资者称:凯迪电力生物质发电迎来了春天!确实,今年来,凯迪电力生物质发电厂一直在不断增加。然而,这发电厂再增么增加怎么看都是“唬人”的。
首先,据凯迪电力2011年中报显示,24家电厂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5.6亿元。但与巨额的投资不相匹配的是,在上述24家电厂中仅仅只有有4家投运。其余大部分电厂尚处于土建施工或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其次,凯迪电力已并网运行的生物质发电公司有6家(不含来凤电厂)装机容量均为2×12MW(百万瓦)。据公告显示,2012年1—5月完成上网电量21634.19万千瓦时。除元月外,每个月发电量均不到4200万千瓦时,而去年公司在只有4家发电厂的情况下,3-5月每月发电量,有2个月在4300万千瓦时以上,1个月在4100万千瓦时以上。如今年5月,6家发电厂共发电4154万千瓦时,而去年5月,4家发电厂共发电4396.67万千瓦时。
每个生物质电厂的运营成本约在1亿元左右,而以0.7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计算,即每个电厂的单月发电量达到1100万千瓦时左右,每年每年发电量达到1.3亿千瓦时才能接近盈亏平衡点。
发电量下降不仅只是导致收入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让电厂重新陷入亏损的边缘。据今年1-5月数据计算,凯迪电力上述6家生物质电厂平均单月上网电量为721.14万千瓦时。而去年四家发电厂有3个月平均发电量接近或超过1100万千瓦时。
因此,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不得不面对股东的尴尬提问:为什么生物质电厂增加了,发电量却不如去年?以前是公布每个电厂的发电量,为何现在只公布一个总数?
探索生物质电厂新模式 还是继续卖煤挣大钱?
凯迪电力遇到的燃料高价和掺水掺沙问题,其实是全行业的普遍问题。据安徽当地媒体披露,随着运费和人工费上涨,一吨秸秆的回收成本已经从2008年的200元涨至目前的400元,回收成本偏高,直接导致了燃料短缺。
据悉,大唐安庆电厂满负荷运行一年需30万吨秸秆,但一般只能收到一半左右。据了解,受限于秸秆回收成本过高,大唐安庆电厂自2008年投产开始,已是年年亏损最后停产。
在凯迪电力今年2月份发布的201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2.2%,约为26.87亿元,但营业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出现不同程度大幅上扬,分别增长78.64%和147.93%,约为10.05亿元和7.5亿元。
2011年度,凯迪电力几大主营业务中,以原煤销售获利最丰,报表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原煤销售营收约10.77亿元,而毛利率则高达41.34%;其次,脱硫及电建承包项目报告期内营收约6.9亿元,毛利率为49.21%。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素来看重的生物质能发电及环保发电等项目,报表显示却颇不“给力”:环保发电营收约3.55亿元,毛利率仅为3.69%;生物质能发电营收约4.7亿元,毛利率为19.34%。
因此,有业内人士笑称,2011年凯迪电力净利7.5亿元有过半靠卖煤挣钱,生物质发电本来就是举步维艰,面对眼下的困境,凯迪电力还是继续卖煤吧!
但是,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却不这么想,他表示,凯迪电力现在就是在探索一条适合生物质电厂燃料采购的新模式。“如果成功,每个电厂年赚3000万元没问题。”陈义龙对未来充满信心。
按陈义龙的设想,公司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打压中间商,逼中间商退出。一是将采购阳光化,在各村公开张贴公司各类生物质的收购价格,并利用广告、电视等广而告之。做到价格完全透明,这样中间商就无法压价收购,农民也不因价低而掺水。二是与燃料大户签订长期的收购协议。据陈义龙称,他调查后发现,仅安徽电厂当地的木材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等的余料,就能保证电厂80%的燃料。达成直接收购协议后,不仅能稳定价格,而且保证供应。三是严抓燃料质量。在收购中明确质量标准,并且采用直观快速的方法,当场决定收还是拒收。
如果新模式成功了,生物质电厂每家都能赚钱,前景十分光明。陈义龙依然充满信心。凯迪万亿不是神话!,是“骗子”还是“英雄”?拭目以待凯迪电力走出困境,2020年,走进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