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能源互联网” 模式将改变世界

作者: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和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二者如何相互联系,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场新的变革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历史上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总离不开能源革命与通信革命,眼下新能源和互联网革命已经出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这场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
 
    创造新经济枢纽系统
 
    记者:你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创造性地将21世纪两种不同的技术——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连接在一起,是什么启发你创造出“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
 
    里夫金:这很有趣。事实上大家对经济和社会变革是如何发生的,存在很多误解。观察历史会发现,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能源革命,二是通信革命。
 
    历史上重大的能源革命与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总是同时发生。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能源的利用令廉价报纸的大量印刷和流通成为可能,这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提高了民众的受教育比例,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电力的使用与电话、广播和电视又发生了一次交汇,从那时起我们步入消费社会。
 
    眼下我们看到原油生产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油价高涨,成本越来越高,通胀日趋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场新能源革命。而在上世纪90年代,通信领域出现了过去25年里最伟大的变革,即互联网革命。这促使我将新能源与互联网革命联系在一起。
 
    记者:“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远景到底是怎样的?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里夫金: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能源,而地球上的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如果这些新的可再生能源仍延续石油和天然气的传统集中化分配模式,无法满足整个世界的需要。在我阐述的工业革命中,每座大楼、每座房屋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来源,因此需要一个通信网络来分配这些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合作,可以为这一可能性提供支持。
 
    如历史上任何其他的通信、能源基础设施一样,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种支柱必须同时存在。这些支柱包括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发展插电式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当上述五个支柱相互关联时,便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枢纽系统,它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创造数以万计的商业和就业机会。换句话说,这五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树立了一个新经济的范例,它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塑造了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自上而下的结构,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绿色科技正逐渐打破这一传统,使社会向合作和分散关系发展。
 
    欧洲有望成领军者
 
    记者: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国家或地区有潜力成为领军者?
 
    里夫金:欧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验区。根据欧盟的计划,到2020年欧洲获得的电力中将有2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在德国,这场革命已经开始发生。德国已经确立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德国是全世界最强健的经济体之一,默克尔总理非常理解我的观点。而且无论德国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态度也都是一致的。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演进,洲际经济和政治联盟将加速形成,作为样本的欧盟不会因为当前的债务危机和紧缩困局放慢脚步。
 
    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也在追随欧盟的脚步。亚洲已经开始讨论这一话题,未来这里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突破口。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欧洲比美国、日本、中国及其他国家走得更远。尽管商界、政界、公民都逐渐对欧洲的新道路产生兴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或已经踏上征途。不过至少人们已经有了意向,变革正在酝酿。当然,谁都不能保证欧盟会坚定方向,很可能变革最终不能推行或是退回原点。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不能确定哪个国家将会站在机遇之门前,带领世界进入新纪元。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互联网 模式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