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单打独斗难成器 新能源汽车转寻联合之道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2-07-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阻碍逐渐显现出来。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一方面单靠一家企业很难集中资金突破所有技术壁垒,而另一方面联合技术研发又面临区域利益保护的“瓶颈”。有业内专家呼吁,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合作。
 
  “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拉大”
 
  7月9日,在《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仪式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中国电动车技术正于国际汽车拉开差距,虽然中国电动车也在发展,但是相比国际汽车巨头联盟的不断发力,中国发展缓慢了。
 
  《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指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但部分领域发展滞后,关键技术差距较大。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均衡、产品技术全面落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体上处于研发阶段。产品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乘用车的研发。
 
  业内人士指出,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研发和试验考核阶段。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与国外同时起步,但关键核心技术进展缓慢,在冷启动温度、寿命、成本、氢罐压力等关键指标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此外,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明显,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动力电池单体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产品特别是成组产品系统的工程化能力、成组技术、寿命、可靠性、充放电能力、能量管理与热管理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我国在电动汽车示范推广时间上虽与国际同步,规模上处于国际前列,但仍存在问题亟需解决。当下政府以企业为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多种商业模式探索,但目前主导的商业模式还未确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多种模式将会并存。
 
  “单打独斗难成器”
 
  “中国单个企业的技术基础、投入能力,包括相关产业的技术基础都很薄弱。我认为,在中国通过合作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尤其重要。”谈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看法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表示。
 
  研发成本高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据了解,锂电产业链的壁垒环节需要持续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投入,一期投入通常在5亿~10亿元,小厂很难有资金实力支撑锂电池研发投入。目前国内锂电池生产设备基本以国产为主,部分企业购买进口设备,大厂每年在检测设备上的投入就在1000万~2000万元。
 
  同样的阻力还来自“支离破碎”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级阶段,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需要中央政府补贴,也需要地方政府补贴。当地政府更愿意把补贴补给当地汽车企业,而不是择优补贴。”某业内人士介绍说,对于购买当地企业汽车的消费者,政府出钱补贴,相当于“左手换右手”,而补贴购买其他地方车企的车则是把钱给了别人,这是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普遍心态。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走出困境已迫在眉睫。7月初,比亚迪汽车公司内部一封名为《关于2012年6月-9月绩效奖额度调整通知》的降薪邮件使比亚迪一度成为焦点。据比亚迪方面披露,其今年一季度其单季净利润仅为2700万元,同比降幅九成,预测今年一月至六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75%~95%。员工因此不得不大幅降薪,这与比亚迪的新能源战略直接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联合战略成效正不断扩大。同样在7月初,宝马汽车和丰田汽车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去年12月缔结的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一份新的合作备忘录,今后将在“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共同开发运动车型”、“电能驱动技术领域的合作”以及“共同研究开发轻量化技术”四个领域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创建基于市场的联盟新模式
 
  联盟并不新鲜,如何让联盟发挥作用才是关键。冯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联盟虽不少,但希望成立创新链形式的联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利益如何分享,风险如何承担,有这样的机制,电动车联盟才能创新。”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自2009年以来,国内相继组建了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但是,由于成员选择不开放、组织架构不健全、目标设定有偏差等障碍的存在,很多产业联盟名存实亡,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汽车工程学会开始牵头,尝试组织一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希望能够组织多方聚焦关键技术、开展共同研究。他强调,在这个合作过程中,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第一,基于共同的需求。有共同的需求,大家才有意愿组织起来。我们现在多是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企业和高校的组合,整车企业对某些技术,比如电池技术,有共同的技术需求,而零部件企业对市场有需求,组织起来的整车企业就等于为它开辟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第二,要强强联合。我们把大学、研究机构、关键零部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行组合,希望组合起来的各个环节都是强的,而且它们也有联盟的意愿。
 
  第三,以市场化机制为主。我们用市场化的机制建立起共同投入、共同承担风险、利益共享的联盟。现在,整车企业承诺而且出资支持大家共同选择的攻坚技术;大学、零部件企业承担技术攻坚;在联盟内部,大家都享有永久的无偿使用权。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汽车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