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同区域并存两个主体不利于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
“同一供电区域同时存在两个供电主体不利于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周剑斌告诉记者,尽管同一州市两个供电主体依据电压等级在业务范围上有分工,但都是客户服务和运营操作主体,定位相同,从事的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营、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同质,资源配置也相同,无形中将同一地区的电网进行了分电压等级管理,导致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浪费。
“各州(市)政府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客户对电力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当地供电企业是政府和客户接触、感受、了解公司的窗口,直接体现了公司优质服务的水平,关系南方电网品牌形象。”周剑斌告诉记者,以前,这些州(市)政府所在地的配网业务基本上是由供电局和供电公司按原有格局进行经营管理,供电局与供电公司之间未建立起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反应迅速的机制,因受专业协同不够、信息化基础落后、硬件设施差、维护不到位等影响,客户需求无法得到快速响应,影响客户满意度,进而影响南方电网的品牌形象。
“长期以来,这些州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普遍由于历史投入不足,城农网改造工作相对滞后,电网基础薄弱,供电可靠性差,安全风险较大。同时面临资产负债率高、经营困难等问题,缺乏依靠自身改善电网发展的能力,成为公司创先和战略实施的短板。”周剑斌表示,由于同一地区配网由两家单位负责运护,除了机构人员和资源重复配置外,也给日常运营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配网统一规划和项目分头实施方式,造成规划落地打折扣,配网联络率和转供电率很低;分别进行可靠性统计,给可靠性数据管理带来困难;综合停电管理机制覆盖面不足,协调难度大,造成综合停电管理效果不明显;分属两个单位的联络线路停电检修时,需要的协调沟通环节较多,增加了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等。
分3批理顺内部体制5州市供电单位整合正在进行
“正是由于有这些弊端,云南电网公司才决定对这些供电单位进行整合,并按照各州市具体条件,分三批上报给南方电网公司。”周剑斌表示。
经南方电网公司批复同意,公司在2012年完成了迪庆州内迪庆供电局与迪庆供电有限公司的整合。
2013年5月7日,陈允鹏率队到丽江调研,在走访了古玉公司各基层站所、丽江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后指出,三家公司具备了合并的条件,要求公司相关部门尽快研究推进。8月1号,“三合一”后的新丽江供电局应运而生,成为丽江地区唯一的电网运营和客户服务主体。
“丽江三家供电单位整合进展快、过渡平稳,以整合促全面创先,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可以供待整合的九家单位学习、参考。希望待整合的单位在整合过程中,在丽江供电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得更好!”2013年11月5日,陈允鹏在对《丽江供电局关于〈丽江地区三家供电单位整合工作总结〉的报告》的批示中,对整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4年,整合工作进一步推进。”周剑斌告诉记者,1月1日,公司完成了德宏、怒江、临沧等三州市供电局和供电公司的整合以及昆明辰华供电有限公司整合进入昆明供电局。2月27日,公司启动了曲靖、楚雄、大理、普洱、西双版纳等5个州市整合,解决公司内部供电局与县级供电单位交叉供电并存情况,计划于2014年4月1日前完成。
据周剑斌介绍,此次5家供电单位整合主要是:曲靖供电局和曲靖供电有限公司整合为曲靖供电局;楚雄供电局、楚雄州供电有限公司和楚雄市供电有限公司整合为楚雄供电局;大理供电局和大理供电有限公司整合为大理供电局;普洱供电局和思茅供电有限公司整合为普洱供电局;西双版纳供电局和景洪供电有限公司整合为西双版纳供电局。这5个供电局为地市供电局,是云南电网公司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正处级建制,由云南电网公司直接管理,是电网运营操作主体和客户服务主体,主要负责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客户服务和调度管理等工作,配合制定及执行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和指标体系,细化并执行公司统一制定的组织架构及职责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受托管理县级供电公司。整合后的供电局严格执行网公司组织架构一体化、规范化原则和要求进行设置,县级供电单位机构设置,在严格按照网公司组织架构一体化、规范化原则和要求基础上,发挥供电局检修资源优势,对州市所在地设立的供电分局按照营配服务主体,进行优化设置。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战略实施和全面创先
从“一张网、全覆盖”到进一步理顺内部体制,对公司发展有什么促进意义?
周剑斌表示,“一张网全覆盖”理顺了公司外部经营的体制制约,实现电网建设、经营、管理的“四统一”,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电网建设投资力度,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云南电力产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次对5个州市供电单位进行整合,将基本理顺公司内部同一区域供电单位重复设置问题,在全省各州市基本实现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统一提供供电服务,有利于公司开展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实施工作,为公司贯彻落实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积极推进公司全面创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