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光伏企业遭遇“寒冬” 产业振兴亟待整合

作者: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2-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光伏企业2010年经历了各地纷纷上马的红火场面,而2011年却遭遇急冻,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一路荆棘艰难前行,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困难。
 
    光伏行业积弱已久 屡现阴霾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德国、意大利等光伏主要应用国家纷纷大幅削减上网电价补贴,带来行业需求增速减缓,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倍增,但一时难以消化富余产能;光伏产品价格大幅急速下降,造成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我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70%,光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5月17日,美国初裁对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31.14%到249.96%的反倾销税,贸易争端让行业雪上加霜。
 
    有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停产,25%以上的企业大幅减产;多家多晶硅企业减产、停产或破产。2012年一季度,国内多数光伏企业仍继续亏损,其中,赛维LDK亏损达到1.85亿美元;无锡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 万美元,行业巨头皆是如此,中小型企业经营更是艰难。
 
    “三头在外” 如此节能为哪般
 
    光伏作为一个三头在外的行业,原料、技术和市场皆不在国内,看起来还像是高科技行业。而事实则不然,光伏行业分工细,产业链长。在政策导向下,国内中小企业纷纷上马,其实只是在做拉晶核、切片等产业链下游的项目,投入几百万就可以建起生产线。所以说,光伏行业的技术和资金要求并不高,甚至有业内人士将其归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因为资金技术“门槛”低,才引爆了前几年光伏行业的火热景象。但行业火爆的背后,却另有隐情。行业主力集中在组件生产和太阳能应用产品等产业链的中下游。同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为国外用户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国内能源。另外多晶硅是高污染项目,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是高毒物质,回收成本稿。如果环保处理不完全达标,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目前这种现象亟须引起重视。一些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制造,外国消费”的现状,实际是为他人节能,得不偿失。
 
    前途未卜 光伏未来路在何方?
 
    随着光伏行业步入寒冬,行业内部不少企业在苦苦挣扎等待洗牌,随着危机加剧,中小企业或由于资金链断裂、库存积压而难以维持。光伏行业“入冬”以来,最煎熬的日子可能即将开始。
 
    尽管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国内关于行业的相关政策却不断涌出利好。“十二五”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拟提高到21GW,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而此前,该目标最初定为5GW,后一度上调至15GW,最终定格为21GW,管理层提振光伏产业信心可见一斑。
 
    目前,整个行业即将进入整合期,能否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内外兼修”,完善产业链,提升成本控制力等等因素,将决定着未来光伏行业可否拨云见日,走出阴霾。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企业 遭遇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