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国东中部雾霾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煤炭消费的强度在地域上是高度吻合的,同时也与煤电装机数量高度吻合。
文I本刊记者 乔振祺
“谁不希望蓝天啊。”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面对代表和委员们的指责非常郁闷,“可中国30年的发展,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汽车每年增加2000万辆,煤炭每年两个亿两个亿往上增,咱们的水泥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
“目前还有很多人强调雾霾是气候因素造成的,认为只要有风,就不会有雾霾。这种认识没有抓住根本。”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雾霾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过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
民众关切的雾霾污染问题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2013年以来,我国多次遭到雾霾侵袭,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成为雾霾集中爆发区域。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北京被严重雾霾连续“笼罩”7天。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信息,这场持续多日的“霾伏”造成181万平方公里国土被灰霾笼罩,全国50多座城市发生了重度污染。霾锁中国,引发了国人对生存环境前所未有的担忧。
当遭遇雾霾时,作为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用起了空气净化器。“去年8月,美国科学院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降尘增加100个微克每立方米的话,你的预期寿命会短3年,主要影响的就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钟南山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傅莹被记者问及雾霾污染问题。她回答说:“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了。”
治霾时间表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总理的讲话显示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重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在此之前,国务已院陆续发布了多项保护环境的意见、方案、标准。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提出十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目前,已有25个省市发布了《大气十条》实施方案。《大气十条》提出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除此之外,环境保护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部门协作配合。
3月5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环保部近期部署了“事先不打招呼”的拉网式检查和督查。结果表明各地治霾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偷排,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二是地方政府保护,有些地方的工作仍奉行“唯GDP论”;三是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存在不作为的现象。
一方面出台多项措施,另一方面大力督查,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在雾霾治理问题方面在积极行动。但经历了2011年10月、2013年2月和今年2月严重雾霾的人们却感觉,雾霾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
“虽然老百姓还感受不到,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已有所好转。”周生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后回答记者的这句话,经过网络传播后,遭到不少网友吐槽。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治霾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甚至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接受采访时说,“不少人对治霾的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我们必须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霾的形成,由于霾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其治理同样也将会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可以期待逐步改善,但很难立竿见影。”
不过积极变化正在发生,这是好事。周生贤表示,只要把治霾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老百姓很快就能感觉到空气质量好转,民众感受和环保数据“两张皮”的情况将得到解决,“我们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希望大家有足够耐心”。
治霾路线图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直燃煤比重过高,经过多年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规模已相当惊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披露,2013年,我国74个城市实施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去年全年的监测,74个城市中只有3个城市达到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超过新空气质量标准的情况。
而关于雾霾的成因,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肯定的来源解析,比较宏观的说法是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秸秆燃烧,以及区域传输几大类排放来源。
吴晓青在分析2月20日至26日出现连续严重雾霾的原因时指出:“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本次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第二,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是直接原因。那几天刚好是静稳天气。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
雾霾成因复杂,而目前污染成因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二次污染物PM2.5和臭氧的形成机理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目前部分省市和相关科研单位已经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课题研究,这为提高今后治霾措施的针对性和效率打下基础。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污染物来源解析,但专家指出,基于对颗粒物来源的历史分析、宏观判断和现状研判制定的治理规划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认为,不同区域、不同省市要根据自身能源、工业、交通、建设、林业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霾措施。高吉喜则认为,城市的不合理布局为雾霾的区域性爆发提供了极佳的温床,是造成区域性环境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
总得来看,提倡新的生活方式、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才能彻底改善大气污染状况。
治霾方法论
雾霾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是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中,约80%的二氧化硫、60%的氮氧化物、50%的细颗粒物来源于煤炭燃烧,而燃烧排放当中近一半源自直燃煤。2013年1月4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其中提到,我国持续性雾霾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
遭受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东中部地区的分析结论很好地佐证了上述的观点。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东中部雾霾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煤炭消费的强度在地域上是高度吻合的,同时也与煤电装机数量高度吻合。我国煤炭资源近80%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而75%左右的煤电装机分布在东中部,大量煤炭的运输和消耗严重超出了东中部环境的承载能力。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出路之一。从电力的角度看,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推动能源战略转型,促进清洁能源发展。通过特高压电网,资源富集地区开发的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优质电能,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实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通过电能替代战略,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减少东中部污染排放。未来,我国能源在开发环节将逐步以清洁能源为主,在配置环节将逐步以输电为主,在终端环节将逐步以电力消费为主,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全面转型。
为了稳步提高电网清洁能源消纳和输送能力,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提案中指出,要加快蒙西—长沙、锡盟—南京、酒泉—衡阳、张北—赣州等输送通道建设,推动准东—成都、哈密—重庆输送通道建设。
“特高压为大型电源基地发展和PM2.5超标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认为,特高压使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成为可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对推动能源低碳化进程,具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