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报告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3-22 浏览:

记者王怡 刘趁报道 基于对我国碳减排路径与能源电力转型方案的研究,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对外发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研究报告。报告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快、用能需求大,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和高碳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双高”特点。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达到29%,其中能源活动碳排放98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87%,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能源开发的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项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两个替代”,从而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双脱钩”的系统减排路径。

统筹考虑我国国情、国际减排责任以及全社会减排成本,报告提出了分三阶段实现“双碳目标”的综合路径,即2030年前尽早达峰阶段、2030-2050年快速减排阶段和2050-2060年全面中和阶段。报告指出,我国能够在2028年左右以115亿吨(考虑负排放之后的综合排放量约109亿吨)的较低水平实现碳达峰。

“这是技术上可行、治理上占主动、经济上可承受的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在对上述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我国碳减排宜保持提速、加速、稳速的总体节奏。在尽早达峰阶段关键要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如果每年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亿千瓦,则可实现以较低的峰值达峰,并为碳中和争取时间。在快速减排阶段,要先经过达峰后稳中有降的准备过程后进入加速减排发展轨道,加速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就是以更加先进成熟的新能源发电、特高压电网和电制燃料原材料等技术为支撑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在全面中和阶段,开展深度电能替代,依托少量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碳汇资源中和剩余少量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有望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碳中和。

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低于全球1.5℃情景边际减排成本,位于全球2℃情景边际减排成本的中间水平,是减排成本低的碳中和方案。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