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锂电池行业不景气 市场需求与应用不给力

作者: 来源:中国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2-07-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进入2012年市场旺季以来,锂电池行业企业普遍反映市场订单不给力,不少企业表示尽管裁员、按兵不动、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等采取多路出击,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据中国电池商情杂志主编杜劲松反映,上周末跑了深圳等地一些工厂,不少中小企业关门,找不到了。中国电池网记者在天津、江苏调研也发现类似现象,“市场不动,贷款无门,实在熬不下去了,生不如死啊!”江苏某电池企业市场总监叹息。

    根据日本IIT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约为980亿元,2012年其市场规模增长至1200亿元,2020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3700亿元。如此市场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目前锂电池行业逐步形成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国内电池行业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各自为战、价格战也是这个行业的大问题,”天津比克刘海涛对中国电池网表示。

    目前,我国锂电池企业生产的电池依然以应用在手机电池、电脑、笔记本电池等为主,但由于这类电池技术含量低,所以能做的企业很多,以珠三角为例,就有几万家这样的“小作坊”企业存在。由于很多“小作坊”生产的电池是以手工或半自动化的方式生产,其电压不稳定,电池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这种电池用在手机电池尚有风险,更别说用在电动车上了。而类似苹果、三星、诺基亚等手机品牌多选择大品牌如德赛电池、ATL、天津力神等,“消费数码电子类用锂电池市场好些,因为量大、基数大,知名电池品牌的订单甚至做不过来,真是冰火两重天。”某品牌人士在微博中说。

    从电池方面来看,我国电动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但铅酸电池在生产与回收环节都会产生严重污染,而锂电池在高温下也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事也会引发周围电池的连锁反应,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包括开发电池自激活电压控制和热控制等新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这才是出路。产品做不好,自然没出路。”比克首席技术官毛焕宇表示。而上游材料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生产厂家同样面临这样的市场困惑。“磷酸铁锂从前几年的18万元/吨,现在都到了9-11万元/吨了,价格在降低,市场需求却滞涨,”天津斯特兰李积刚认为,“行业应用和市场不发展,我们材料商更着急!”

    今年光伏企业的整体困境也折射了电池行业整体的艰难。“80%的企业关掉了,目前前10名大的光伏企业,或多或少都在亏损。也就是说今年IPO被否太阳能光伏企业,大概有8、9家。”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全国累计投入9268辆新能源客车,距离2012年末全国共投入24220辆的目标相距甚远,仅完成38%。而且已经投入运营的9268辆车辆中,大部分是混合动力公交车,纯电动公交所占比例很低。“从数字看动力电池的订单,我们就该明白了。新能源车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电池技术。技术不成熟,市场就谨慎!”日信证券新能源分析师曾维强表示。“今年国际市场环境糟糕,国内行业也是 ,我们想动动不了,只有煎熬和等待!”天津捷威动力一技术人士对中国电池网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市场 需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