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福建日报深度聚焦我省电力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海上风电加速“乘风破浪”!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福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03-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25日,福建日报4版整版刊发《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福建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超百个电力能源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福建海上风电加速“乘风破浪”》。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福建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

超百个电力能源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核心提示

高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十三五”以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装机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十三五”期间,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增加1173万千瓦,占全部新增电力装机的75%。其中风电由176万千瓦发展到486.2万千瓦,增加310.2万千瓦,增长176.25%;光伏发电由15万千瓦发展到202.3万千瓦,增加187.3万千瓦,增长12.49倍;核电由545万千瓦增加到987万千瓦,增长81%。截至2020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达到3625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达55.87%。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发电1256亿千瓦时,“每两千瓦时中约有一千瓦时为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今年将提前达到全国2030年25%的目标。

近日,省发改委公布2021年重点项目名单,101个电力能源项目引人关注,总投资达6520亿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十三五’以来,我省发挥新能源产业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底,随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的福清核电5号机组成功并网,我省建成投产的核电机组已达9台。核电在运容量全国第二,核电占比全国第一。

目前,福清6号机组已进入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调试,计划今年建成投产;漳州核电一期2台机组,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商运;霞浦核电示范快堆工程1、2号机组双机组同步建设,计划分别于2023年、2026年建成投产,可将天然铀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约1%提高至60%以上,并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宁德核电5、6号机组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核准条件。

风力发电,也是今年全力推动的重点。北起霞浦,南至漳浦,15个风电项目分布沿海,包括14个集中式海上风电项目和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今年还将加快已竞配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开工。

清洁能源发展和应用,储能体系建设是关键环节。福建晋江100兆瓦时级储能电站列入国家能源局首批科技创新(储能)示范项目,试运行情况良好。宁德时代在建设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车里湾一期)、一汽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的同时,将联合国家电网在霞浦建设GW级储能项目。

抽水蓄能,也成为新基建的亮点。建设中的周宁、永泰、厦门、云霄4个抽水蓄能电站,加上已建成的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80万千瓦。

“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点,而核电需要保持稳定的输出,抽水蓄能电站将发挥调峰、调频、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功能,可有效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垃圾分类的加快推进,平和、南安、浦城、上杭、武平、霞浦各地纷纷上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十三五”期间,通过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输电线路与华东电网相连,我省外送电量由2015年的26.79亿千瓦时提升至2020年的152.95亿千瓦时,增长470%。作为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输变电工程,闽粤联网工程列入今年省重点项目,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能源资源配置。

据悉,2019年我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4.9%,今年将比全国提前9年达到25%的目标。(记者 王永珍)

福建海上风电加速“乘风破浪”

三峡福清兴化湾二期海上风电场,碧海蓝天中,一台风机格外醒目,三支白叶尖红,巨大的风叶将呼啸而过的海风,转化为强劲的电能。

这台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风机叶轮直径达185米,扫风面积相当于3.7个标准足球场,具备超强抗台风能力,每年可输送出40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以减少燃煤消耗12800吨、二氧化碳排放33500吨,可满足20000个三口之家的正常生活用电需求。

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为福建“吹”来独一无二的风能资源,绿色、清洁、可再生,海上风电可利用小时数达3500至4000小时。截至去年底,我省海上风电累计并网76万千瓦,居全国第三。随着一批海上风电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十四五”末,有望并网超500万千瓦。

各路资本闻“风”而动

福清兴化湾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矗立着14台大容量风电机组,2018年6月全部投产运行,累计发电量已达8.64亿千瓦时。

在兴化湾一期这个海上风机的“奥运赛场”上,美国通用电气、上海电气(西门子)和金风科技等8家国内外知名风机厂商的5兆瓦以上大容量风电机组同台竞技,为规模开发海上风电遴选出质量可靠、性能最优、技术先进的海上风电机组。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不破坏林地、发电利用小时数高、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潜力巨大。

随着规模化开发技术基本成熟,海上风电正成为清洁能源舞台上的新主角,吸引各路资本闻“风”而动。

2015年6月,省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而今,福清兴化湾、长乐外海、漳浦六鳌、莆田平海湾、平潭外海等地,三峡集团与福能集团合作,互相控股、参股的已核准、竞配海上风电项目已接近300万千瓦。

2016年7月,福建投资集团开发建设的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5万千瓦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我省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二期、三期项目已陆续并网发电,今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后,总装机容量将达61.2万千瓦。

在世界三大风口之一的平潭,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长江澳、大练和平潭公铁大桥分散式海上风电项目,合计拟安装102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平潭外海海上风电场一期(10万千瓦)项目,也已列入今年预备重点项目。

华电集团也在福建实现了海上风电“零”的突破。去年底,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并网发电,项目总装机近30万千瓦,将于年底全部并网。

“大国重器”福建制造

“兴化湾真是海上风电大显身手之地,每年10月更是进入大风季。去年第四季度,月均发电量400多万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500多小时,平均可利用率超过95%。”金风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交出优异答卷的,是金风科技在兴化湾海上风电产业园生产并应用在兴化湾二期项目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兆瓦级机组。

大容量机组的使用是降低海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为富集的东南沿海一带,具有台风多发,日常风速低、极限风速高,洋流、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盐雾腐蚀程度比欧洲风场强2到3倍。

但长期以来,国内海上风电在机组研发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福建联手三峡集团打造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推进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国产化、大型化。

通过统筹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短短五年,金风科技、中车电机、中水四局、东方电气、LM叶片等工厂相继建成投产,一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已经建成。

2019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8兆瓦、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相继下线,均是针对我国东南沿海资源特点的智能风机,具备优异的主动抗台风性能。2020年7月,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东方电气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与国际一流水平厂商从“跟跑”到“并跑”的突破。

目前,金风科技的2台3.4兆瓦风机已成功出口土耳其;水电四局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钢结构出口埃塞俄比亚;预计今年6月,107米长的风能叶片将在LM工厂下线,销往世界各地。

中国的海上风电技术不仅高度重视抗台风性能,还具备了利用台风安全发电的能力,市场适应性更强,有望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发海上清洁能源提供助力。

“做海上风电的引领者,从福建走向世界,让中国装备全球!”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黄金赛道”弯道超车

随着海上风电高速发展,近海资源开发必将逐渐饱和,海上风电势必从近海、浅海走向远海、深海。建设福建海上风电基地已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福建目前正在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并积极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开发。

海上风机福建造,带动了国产风机叶片、发电机、主轴承、变压器、变流器等配套零部件制造的升级换代;而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远海示范化”发展,也为国内吊装大容量海上风机安装船、海上运输船、海上维护作业等装备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新机遇。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将由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V型10兆瓦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装备列为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这个装备项目经专家评审认为:风轮系统结构新颖,适合海上风电大型化、深远海、低成本发展路线,独创的叶片翼形设计具有较高的风能转换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正联合东方电气、金风科技研制更大容量的海上风机。近日,全球功率最大的半直驱风力发电机——12兆瓦海上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完成绝缘处理,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等级海上风力发电机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更大容量的海上风机有望年内在产业园生产下线。

此外,立足自主创新,三峡集团与福船集团、中铁大桥局合作投资海洋工程,成立中铁福船工程公司,主要从事海上风电安装、维护、海洋工程施工等工作。旗下“福船三峡号”等2艘海上风电施工安装船成为业主争抢的“宠儿”。

三峡集团与福船投资、永福工程、一帆新能源等闽企合资成立福建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开展福建海域环境、施工技术和海上风电运维等方面研究。还将依托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场址及设施设备,成立三峡新能源学院,打造海上风电规划、建设、运维人才培养基地。

去年底,金风科技福建研发中心揭牌成立,将联合福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区域平价整体解决方案、风渔融合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推动福建海上风电产业竞争力提升。

我省还积极争取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落地福建。

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新的竞争热点这一“黄金赛道”,福建已弯道超车。

分享到:

关键字:海上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