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中美研究人员探讨钴在电池中起到的作用 以开发更有效的无钴正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盖世汽车 发布时间:2021-03-28 浏览:

目前,全球许多汽车公司都在投资开发电动汽车,这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电动汽车需要使用具有高性能、耐用性和能效的大型可充电电池。然而,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供不应求,尤其是作为主要正极成分的钴(Co),电池成本不断上涨。工程师和化学家一直在寻找替代材料,以取代普通正极中的钴,用于可充电电池。为了有效替代钴,这些材料应具有类似性能,但成本更低或更易获得。

(图片来源:pkusz)

据外媒报道,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和中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钴在可充电电池中所起的作用,为设计新的无钴正极提供信息。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探讨钴在专门设计的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如富钴正极和用锰替代的无钴正极。”

目前提出的许多无钴正极中都含有大量锂或镁,其中一些很有希望取代钴基正极,但因容量和稳定性不足,往往不适合大规模投入商用。因此,大多数探索无钴替代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层状氧化物正极上,例如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通常情况下,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但是,直接用镍取代钴已证实不可行,因为这会导致电池的性能和热稳定性大幅下降。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深入了解,为什么钴能在电池正极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可以实现类似性能的可替代性富镍成分,为可充电电池设计更好的无钴正极。

研究人员通过最先进的方法来识别钴的内在属性,并将相关过程与富镍无钴正极中发生的过程进行比较。以往研究表明,正极中含有大量镍,可能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得更快。然而,本次研究发现,在高电压下,钴实际上比镍更具破坏性。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钴在快速容量和/或结构退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并且钴在高电压下比镍更具破坏性。”此外,用锰替代钴,可以有效减轻破坏性影响,并实现更好的高电压性能。

总体而言,该团队发现一系列形态和结构降解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富钴正极的容量随着时间推移迅速衰减。这项研究对于设计高性能、低成本的无钴电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一系列无钴正极材料,并验证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将来有望应用于可充电电池,并大规模投入商用。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