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下半年陷入颓势,南北两大巨头先后宣布停产,以求扭转价格的跌势,这固然对缓解行业当前供需失衡的现状有所帮助,但我国稀土的症结在于上下游发展的严重失衡和散乱竞争局面,只有借助优势企业的力量,进行行业整合的同时进行高端下游产品的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让中国稀土走出困境。
稀土行业颓势已经引发南北稀土停产潮,在 包钢稀土宣布旗下冶炼分离企业停产一个月后,作为南方稀土主产区的龙头企业,赣州稀土矿业公司旗下所有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都自20日开始全面停产。
南北两大稀土巨头几乎同时开始停产,想要抑制价格大幅下跌的愿望非常明显。稀土价格经过狂炒之后抑制了下游需求,导致供过于求。稀土价格在最后暴涨阶段已经是有价无市,因此还需要挤泡沫来逼出投机资金,才能理顺产业上下游的真实供需情况。
由于2011年上半年利好政策的刺激,稀土价格飙涨,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精矿价格涨幅均超过200%。6月下旬到7月初的行情高峰期,轻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中的氧化镧最高售价曾达每吨16万至17.8万元,氧化铈每吨18.5万至19.5万元;金属镨每吨售价130万至135万元,金属钕每吨售价175万至180万元。重稀土中的标杆产品金属铽的最高售价为每吨2600万元到2700万元。
价格暴涨在使得稀土上游资源型和加工类企业业绩暴增的同时,却严重加大了下游风电、新能源汽车、绿色照明企业的成本压力,面临提价或被迫更换原材料的窘境。因此,稀土的实际供需平衡在上半年已经被打破,不过此时贸易商囤积居奇,使得稀土的涨势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已经基本属于有价无市。一些稀土生产企业此时仍被假象迷惑,继续在扩张产能。
几近疯狂的行情却在三季度开始发生变化,不仅稀土市场下游订单比二季度缩水近半,而且下游企业三分之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曾经的“抢购”变成了“无人问津”。数据显示,与年中的价格高点相比,氧化镧价格下跌了15%左右,氧化铈、氧化钕、氧化镨的跌幅也均在20%以上。此前产能扩张的效应开始之后显现,市场供需失衡造成价格一落千丈。
为了支撑行情,早在9月下旬,包钢稀土公司就依托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启动了临时收储计划,提出以不高于每吨90万元的价格,收购拥有国家指定性计划企业生产的氧化镨、氧化钕。这项措施出台后,稀土市场的颓势一度得到扭转。然而进入10月份,部分稀土产品价格再次下跌,而且跌幅有所扩大。就在上周,
为了提振稀土市场的信心,包钢稀土发布并扩大了收储范围,称将收购拥有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的氧化镧、氧化铈和氧化铕稀土产品,收购价格分别为14万元/吨、15万元/吨和2000万元/吨(均含税),产品质量须符合《包钢稀土国贸公司收购产品质量要求》。但是,这依然没有扭转稀土价格下跌的颓势,10月24日,氧化镧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吨12万至12.5万元,氧化铈每吨13万至14.5万元,金属镨每吨120万至125万元,金属钕每吨130万至135万元;金属铽每吨2000万至2200万元。
稀土价格的暴涨暴跌,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行业的散乱和无序竞争造成的。前期的暴涨令很多炒家进入稀土产业链条,放大了稀土需求,造成供应严重紧张的假象,在行业预期发生变化的时候,贸易商和生产企业纷纷抛售稀土,成为打压稀土价格的重要推手。
停产固然是针对供需失衡目前能做的最有效的办法,但长期来看,要根本结局稀土行业内部矛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下游企业和中上游企业间的矛盾。虽说稀土下游产品普遍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由于其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暂时仍处于毛利率较低的状态中,而拥有资源的大型企业仅仅依靠开采销售初级产品,就可以获得暴利,这使得下游企业苦不堪言。
稀土科研及产业可分为原料、稀土新材料、元器件生产、终端产品四大领域,中国主要集中在前两个环节,后两个环节还非常薄弱。在现有的产业格局下,中国依然只是在充当廉价原材料供应商,欧美厂商从中国进口稀土分离物质后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而目前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使得企业无心也无力去向下游高端技术领域拓展,中国稀土行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然而,现存的大多数稀土生产企业是不具备技术科研和开发能力的,要承担这一重任只有国有大型企业或者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因此,稀土被列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兼并重组行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方面,作为中国北方稀土的领军企业,包钢稀土给行业树立了的范例。包钢稀土早从2000年开始,就实行五统一的方式,即“统一计划、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采购、统一结算”,对稀土产业进行整合。同时,包钢稀土还建立国际贸易公司,基本做到对外声音一致,基本控制住了北方稀土。
与北方相比,中国南方稀土产业的局面要混乱得多,面临的依旧是老问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利益让渡问题。“国进民退”是近年来中国各行业的敏感问题,国家鼓励民企进入垄断行业,又通过国有大企业整合,俨然成为一个悖论。
但是,对于资源类行业,散落在地方的结果必然是无序竞争和严重浪费。中国要提高稀土行业的集中度,使散乱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就必须像力拓和必和必拓对铁矿石的垄断一样,把稀土资源控制在几个大型企业手里,价格由几个企业定,在对外时可以统一定价。更重要的是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去研发稀土的后端应用产品。只不过在整合的过程中,政府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