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转让金辉股权 比亚迪主动瘦身还是无奈放弃

作者: 来源:汽车商报 发布时间:2011-11-30 浏览:

  比亚迪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比亚迪香港与香港一百工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比亚迪香港将其持有的金辉高科33.38%的股权转让给一百工业,总成交金额为4.96亿元,转让完成后,比亚迪香港只持有金辉高科6%的股权。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很多市场分析人士及比亚迪的支持者迷惑万分:比亚迪是出于什么目的转让了业绩稳定的金辉高科?

  粉饰报表还是自主瘦身?

  据业内人士分析,通过此项交易,比亚迪预计可获得投资收益4.3亿元,计入公司2011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中。而根据比亚迪三季报显示,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3.53亿元,同比下滑85.5%。4.3亿的入账,无疑可以帮助比亚迪提升业绩。

  业界有种观点,认为金辉高科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有着相当不错的盈利能力:资料显示,2010年,金辉高科全年净利率高达48.5%,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76.4%,达到6753.89万元;而仅2011年上半年,金辉高科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4747.73万元。

  对比亚迪而言,金辉高科的贡献更多的在于其主营业务——锂离子渗透特种薄膜。据金辉高科内部人士表示,比亚迪一直在使用金辉高科所提供的手机电池隔膜产品,而且金辉高科正在研发动力用电车。不少分析人士称,无论从盈利方面还是将来电动车发展方面来说,金辉高科都算是比亚迪手中的“优质资源+潜力股”。而此番比亚迪选择转让股权,让很多消费者与业内人士觉得不能理解。甚至有人得知此事后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比亚迪除了砸锅卖铁割肉卖孩子自救外,还能做些什么?”

  根据投资人士分析,事实上,自2010年起,比亚迪的现金流就出现了问题:运营现金流入就已经不足以弥补其投资现金的流出。而由于债券及银行贷款融资方面的困难,201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净负债比率达到了64.2%。

  “比亚迪今年的财务状况也很差,抛售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就此问题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张欣说,比亚迪这次之所以要做“一锤子买卖”,是因为比亚迪需要稳定住投资者的投资预期与消费者对比亚迪的信心,“年底了,自然要把账面做的好看一些。”同时,对于比亚迪实现公司三季报中提到的全年8.8亿~16.4亿元的净利润盈利预期,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此次转让股权也是一个契机。

  对此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高级分析师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粉饰报表”的观点过于偏激,同时,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王传福最近发布的声明来看,比亚迪未来的重心是新能源产业,所以金辉高科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业务并不是比亚迪的未来的重点,此次转让股权是为了套现,但在整合公司资源上有更大的意义,也可以说是比亚迪主动‘瘦身’的一个表现。”

  同时,该分析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基于汽车市场的疲软与其他综合因素考虑,此次套现对于比亚迪的现状也只是稍有缓解,至于今后的影响,还要看企业自身的运作能力。

  另有原因?

  不管是粉饰报表,还是瘦身,还都算是比亚迪自己做主。但记者截稿前,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比亚迪转让股权一事,或许另有原因。

  资料显示,金辉高科是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塑科技”,证券代码:000973)与比亚迪于 2006年共同出资281万美元成立,在经过两轮增资扩股后,2010年金辉高科的注册资本达到了921万美元,其中佛塑科技占48.125%股权,比亚迪占39.375%股权。

  作为国家863 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承担单位之一,金辉高科成立的主要任务是到2010年,把手机电池隔膜升级为电动汽车电池隔膜。但是,根据金辉高科内部传出的消息,直到今年为止,金辉高科还没有正式生产出电动汽车电池隔膜。在调查采访中,金辉高科某内部人士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金辉高科的电池隔膜产品也仅仅局限于手机电池,关于电动汽车电池隔膜他们还在研发阶段。“样品有,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验中。”该高管向记者表示。而关于明年能否实现量产的问题,他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还要看工程的进度。”

  金辉高科技术部门的黄先生则直接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公司量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计划,“我们是和比亚迪有合作,但他们也只是用我们的手机电池隔膜。至于电动汽车电池的隔膜,他们一直用的是进口的。”同时黄先生还表示,即使是金辉高科,也无法保证生产出来的电动车电池的安全质量性能没有问题。“就连天津的力神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我们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比亚迪转让股权之前,佛塑科技也将其持有的16%的股权进行了转让。作为国内少数生产电池隔膜技术相对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金辉高科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成为了佛塑科技的重要收益来源。

  根据资料显示,佛塑科技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净利润为1.78亿元,但其中约1亿元的收入都来自于参股公司,占到了74%。佛塑科技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盈利能力,根据佛塑科技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达67%。而佛塑科技在2008年扭亏为盈,正是依靠了包括金辉高科在内几家参股公司的快速发展。如果说比亚迪是因为账面原因需要套现,那么佛塑科技此举则可以称得上“自残”了。

  不过,佛塑科技董秘罗汉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转让股权是为金辉高科今后上市做准备。但有知情人士向汽车商报记者透露:“其实也可以认为是被迫出让。因此收购佛塑科技股份的是广东省国资委下面的恒健投资,很有来头。但收购比亚迪股份的香港一百工业,之前根本连听都没听过。”而关于受让比亚迪33.375%股权的香港一百工业有限公司,记者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公司注册处查询到其确实为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编号为0938729,是一家私人公司,2004年12月8日成立,目前仍登记在案,其名称在2005年1月17日由建立时的“香港一百置业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在的“香港一百工业有限公司”,其他信息不详。

  就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佛塑科技出售股权,虽然可以获取很大一笔资金,但也放弃了金辉高科这只“下金蛋的鹅”。而比亚迪通过此举,除了在短期收益方面带来的利好,同时也甩开了一个披着国家新能源计划外衣却一直在做传统电池隔膜技术的包袱。“虽然金辉高科近几年业绩不错,但对于需要进行战略收缩的比亚迪来说却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正如王传福所说,‘比亚迪未来会更加专注于新能源行业’。所以,粉饰报表、口是心非,仅仅是外界的说法。在我看,金辉高科对于比亚迪未来的发展,价值已经越来越小。”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股权 比亚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